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是一个多用电表的简化电路,已知表头G的内阻Rg为100Ω,满偏电流为1mA,定值电阻R1=$\frac{100}{19}$(Ω)、R2=15(Ω).当oa与外电路连通,多用电表的量程为20mA; ob与外电路连通,多用电表的量程为0.4V.

(2)如图2所示,当图1中的o、b点分别与图2中的c、d点相接,可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已知E≈2.0V、r≈2.0Ω,变阻箱R的总电阻99.9Ω).则:定值电阻R3 应选B
A.20Ω          B.80Ω          C.280Ω          D.1000Ω
(3)如图3所示,当图1中的o点与图3中的e点相接,可以测量另一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已知E≈15V、r≈45Ω,变阻箱R总电阻999.9Ω).则:图1中的a点与图3中的f 点相接;定值电阻R4在以下四个电阻中应选C
A.50Ω          B.100Ω         C.700Ω          D.2500Ω

分析 (1)明确电表的改装原理,根据串并联电路的基本规律进行分析,从而明确对应的电表量程;
(2)由图可知,应采用伏安法测量电动势和内电阻,因此根据改装原理进行分析,从而明确定值电阻的阻值;
(3)由图可知,本实验采用电流表与电阻箱串联的方式进行测量,根据实验安全的要求明确电路中电流的最大值,根据欧姆定律即可求得保护电阻的大小.

解答 解:(1)当oa与外电路连通,此时表头与电阻R1并联,则可知,表头两端的电压不变,但流过并联部分的电流增大,故改装为电流表;
量程I=Ig+$\frac{{I}_{g}{R}_{g}}{{R}_{1}}$=1mA+$\frac{1×100}{\frac{100}{19}}$mA=20mA;
若ob与外电路连通,则改装后量程20mA的电流表与R2串联,总电压增大,改装为电压表,此时电压表的量程为U=Ug+IR2=IgRg+IR2=100×1×10-3+20×10-3×15=0.4V;
(2)要将量程为0.4V的电压表与定值电阻串联来测量约为2V的电压,应让R3分压约为U’=2-0.4=1.6V,故串联电阻R3=$\frac{U′}{I}$=$\frac{1.6}{20×1{0}^{-3}}$=80Ω;故选B;
(3)由图可知,电表串联在电路中,故应采用电流表进行测量,故应将a与f点相连;为了安全测量,电路中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量程,则总电阻最小值约为:
Rmin=$\frac{15}{20×1{0}^{-3}}$=750Ω,则定值电阻R4在约为750-45=705Ω;故选:C;
故答案为:(1)20mA;0.4V;(2)B(3)a;C.

点评 本题考查电表的改装以及测量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方法,要注意明确改装原理,明确测量电动势和内电阻时可以采用伏安法、伏阻法以及安阻法,要明确各种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随圆盘在水平面内绕盘心O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物块到O点距离为r,物块与圆盘间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块所受摩擦力(  )
A.大小一定为mrω2B.大小一定为μmgC.方向背离圆心D.方向沿圆周切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运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B.“合力”、“交流电的有效值”用的是“等效替代”的科学研究方法
C.发生光电效应时,同一频率的入射光越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D.已知中子质量、质子质量和氘核质量,则可以计算氘核的比结合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图中在0~$\frac{2}{3}$T及$\frac{2}{3}$T~T两段时间内电流均按正弦规律变化,则如图所示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  )
A.10$\sqrt{2}$ AB.5$\sqrt{2}$ AC.5$\sqrt{6}$ AD.15 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某学习小组探究一小电珠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大小,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现已完成部分导线的连接.
①实验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到右移动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从零开始逐渐增大,请按此要求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甲实物接线图中完成余下导线的连接;
②该小组描绘出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乙所示,若用电动势为3V、内阻为5Ω的电源和该灯泡串联组成闭合电路,则该灯泡的功率为0.43W(保留两位小数).
③根据图线判断,2只相同的小电珠并联后,直接与电动势为3V、内阻为2Ω的电源组成闭合闭合回路,可使小电珠的总功率最大,其总功率的值约为1.12W(保留两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ab向右传播,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m,如图甲所示,a、b两点的振动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波长可能大于3mB.波长可能等于2m
C.波速可能等于$\frac{8}{13}$m/sD.波速可能等于$\frac{2}{7}$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相距L=16m的A、B两物块均以速度v0=16m/s向右运动,随后两物块相继滑上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斜坡.已知A、B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frac{\sqrt{3}}{5}$,地面与斜坡平滑相连,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A沿斜坡滑上的最大位移.
(2)A滑上斜坡后经过多长时间两物块相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一个物块放置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受到的水平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的质量为5kg
B.5s末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15N
C.物块在前6s内的位移大小12m
D.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如图所示,以初速度5$\sqrt{3}$m/s作平抛运动的物体,在P点时,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夹角,在Q点时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60°夹角,已知从P点到Q点用时1s,g取10m/s2,则(  )
A.物体从抛出点到P点的时间为1.0sB.物体动抛出点到P点的时间为0.5s
C.物体P点的速度为5m/sD.物体Q点的速度为10$\sqrt{3}$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