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A、B两列简谐横波均沿x轴正向传播,在某时刻的波形分别如图中甲、乙所示,经过时间t(t小于A波的周期TA),这两列简谐横波的波形分别变为图中丙、丁所示,则A、B两列波的波速vA、vB之比可能是(  )
A.1:1B.2:1C.1:2D.3:1
E.1:3         

分析 由题,甲、丙图象反相,t小于A波的周期TA,说明A波经过了半个周期.B波的图象与原来重合,说明经过了整数倍周期.由图读出两波的波长,由题分别得到周期与时间的关系,由波速公式得到波速的关系式,再进行选择.

解答 解:由图读出,A波波长为λA=24cm,甲图到丙图一定是半个周期,所以周期TA=2t;B波波长为λB=12cm,乙图与丁图的波形图相同,经过的时间一定是整数个周期,所以周期TB=$\frac{t}{n}$,波速vA=$\frac{{λ}_{A}}{{T}_{A}}=\frac{0.24}{2t}=\frac{0.12}{t}$,vB=$\frac{{λ}_{B}}{{T}_{B}}=\frac{0.12}{\frac{t}{n}}=\frac{0.12n}{t}$,
得到vA:vB=1:n,所以A、B两列波的波速vA、vB之比可能是ACE,不可能的是B、D.
故选:ACE

点评 本题中知道两个时刻波形图,抓住经过半个周期时间,波形反相;经过整数倍周期时间,图象重合是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低空跳伞是一种极限运动,一般在高楼、悬崖、高塔等固定物上起跳.人在空中降落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随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而且速度越大空气阻力增大得越快.因低空跳伞下落的高度有限,导致在空中调整姿态、打开伞包的时间较短,所以其危险性比高空跳伞还要高.
一名质量为70kg的跳伞运动员背有质量为10kg的伞包从某高层建筑顶层跳下,且一直沿竖直方向下落,其整个运动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2.0s末的速度为18m/s,10s末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16.2s时安全落地,并稳稳地站立在地面上.g取10m/s2,请根据此图象估算:

(1)起跳后2s内运动员(包括其随身携带的全部装备)所受平均阻力的大小;
(2)运动员从脚触地到最后速度减为零的过程中,若不计伞的质量及此过程中的空气阻力,则运动员所需承受地面的平均冲击力多大;
(3)开伞前空气阻力对跳伞运动员(包括其随身携带的全部装备)所做的功(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水平拉力F的最大值为(  )
A.$\frac{3μmg}{5}$B.$\frac{3μmg}{4}$C.$\frac{3μmg}{2}$D.3μ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多次实验总结出的一条实验定律
B.库仑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C.安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D.开普勒三定律揭示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乙,静止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甲,以某一初速度向右滑行一段距离L后与前方的乙物体发生碰撞,碰撞之后两物体粘在一起又共同滑行了一段距离l后停下来,已知M=4m,l=$\frac{8}{25}$L,甲、乙两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求:
①甲物体碰撞之前的速度v1和碰撞之后的速度v2的比值;
②为避免甲、乙两物体碰撞,最初它们相距的最短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图乙所示是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自由落体运动(装置如图甲所示)“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打点计时器接在电压为U、频率为f的交流电源上,在纸带上选取打出的连续5个点A、B、C、D、E,测出A点距起始点的距离为s0,点A、C间的距离为s1,点C、E间的距离为s2,已知重物的质量为m,则由此纸带可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frac{({s}_{2}-{s}_{1}){f}^{2}}{4}$,打C点时重物的动能Ek=$\frac{m({s}_{1}+{s}_{2})^{2}{f}^{2}}{32}$.(用题中所给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们验证的原理是:看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mghn与其动能的增加量△Ek=$\frac{1}{2}$mvn2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等.实验中在计算纸带上某一点的速度时,甲同学用vn=g(nT)来计算,乙同学用vn=$\frac{{x}_{n}+{x}_{n+1}}{2T}$来计算,其中乙(填“甲”或“乙”)同学的计算方法更符合实验要求;在代入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时,甲用a=$\frac{{x}_{M}+{x}_{N}}{(M-N){T}^{2}}$计算出重物下落的实际加速度并代入.乙同学用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代入,其中乙(填“甲”或“乙”)同学的做法是正确的;某同学采用正确计算方法进行实验和计算,结果发现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Ek.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以及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力引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同学把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火花计时器、纸带、质量为m1的重物甲和质量为m2的重物乙(m1>m2)等器材组装成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以此研究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此外还准备了天平(砝码)、毫米刻度尺、导线等.

①实验中得到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如图2),先记下第一个点O的位置.然后选取A、B、C、D四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分别测量出A、B、C、D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h1=12.02cm、h2=27.03cm、h3=48.01cm、h4=75.02cm.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50Hz.重物甲下落的加速度a=6.0m/s2.(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②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系统从O运动到C的过程中,只要满足关系式$({m_1}-{m_2})g{h_3}=\frac{1}{200}({m_1}+{m_2}){({h_4}-{h_2})^2}{f^2}$,则表明系统机械能守恒.(用给出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1连接起来进行探究.
(1)某次测量如图2所示,指针示数为16.00cm.
(2)在弹性限度内,将50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如表.用表中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12.5N/m,弹簧Ⅱ的劲度系数为25.0N/m.(取g=l0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钩码数1234
指针A示数/cm15.7119.7123.7027.70
指针B示数/cm29.9635.9641.9547.9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