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是在我校刚结束的运动会上,甲、乙两个同学在直跑道上练习4×100 m接力时的情景, 假如他们在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乙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跑出25 m才能达到最大速度,这一过程可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现在甲持棒以最大速度向乙奔来,乙在接力区伺机全力奔出.若要求乙接棒时奔跑达到最大速度的80%,则:

(1)乙在接力区需奔跑出多少距离?

(2)乙应在距离甲多远时起跑?


【答案解析】(1)16 m   (2)24 m解析解:(1)乙起动后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有v12=2ax1
v22=2ax2
v2=v1×80%
得    x2=0.64x1=16m
故乙在接力需奔出的距离为16m.
(2)设乙加速至交接棒的时间为t
x2=t=0.4v1t=16m
x甲=v1t    
△x=x甲-x2=0.6v1t=24m.
故乙应在距离甲24m处起跑.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下图所示,已知力F和一个分力F1的方向的夹角为θ,则另一个分力F2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图甲所示为t=0时刻简谐横波a与b的波形图,其中a沿x轴正方向传播,b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都是10 m/s,振动方向都平行于y轴。乙图画出的是平衡位置在x=2 m处的质点从t=0开始在一个周期内的振动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

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1时刻甲车从后面追上乙车     B.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C.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      D.0到t1时间内,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衰变为的半衰期是1.2 min,则64g 经过6 min还有        g尚未衰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人从行驶的汽车上跳下来后容易(  )

A.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跌倒

B.向汽车行驶的反方向跌倒

C.向车右侧方向跌倒

D.向车左侧方向跌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m2的两个小球(m1>m2),两小球原来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                 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使用如图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进行实验.其中G1G2为两个光电门,它们与数字计时器相连,当滑行器通过G1G2光电门时,光束被遮挡的时间Δt1、Δt2都可以被测量并记录,滑行器连同上面固定的一条形挡光片的总质量为M,挡光片宽度为D,光电门间距离为x,牵引砝码的质量为m.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应先调节气垫导轨下面的螺钉,使气垫导轨水平,在不增加其他仪器的情况下,如何判定调节是否到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取M=0.4kg,改变m的值,进行多次实验,以下m的取值不合适的一个是________.

A.m1=5g           B.m2=15g

C.m3=40g                      D.m4=400g

(3)在此实验中,需要测得每一个牵引力对应的加速度,其中求加速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Δt1、Δt2Dx表示)

[答案] (1)取下牵引砝码,M放在任意位置都不动;或取下牵引砝码,轻推滑行器M,数字计时器记录每一个光电门的光束被挡的时间Δt都相等.

(2)D (3)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利用牛顿第三定律,有人设计了一种交通工具,在平板车上装了一个电风扇,风扇运转时吹出的风全部打到竖直固定在小车中间的风帆上,靠风帆受力而向前运动,如图所示.对于这种设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行

B.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行

C.这种设计不能使小车运行,因为它违反了牛顿第二定律

D.这种设计不能使小车运行,因为它违反了牛顿第三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