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小白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其部分实验操作如下.
(1)请完成下列相关内容:

a.在木板上记下悬挂两个钩码时弹簧末端的位置O.
b.卸下钩码,然后将两绳套系在弹簧下端,用两弹簧测力计将弹簧末端拉到同一位置O,记录细绳套AO、BO的方向及两弹簧测力计相应的读数.图2中B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1.40N.
c.小白在坐标纸上画出两弹簧拉力FA、FB的大小和方向如图3所示,请你用作图工具在图3中坐标纸上作出FA、FB的合力F′.
d.已知钩码的重力,可得弹簧所受的拉力F如图所示.
e.最后观察比较F和F′,得出结论.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C.
A.理想实验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分析 (1)根据图示测力计确定其分度值,然后读出其示数;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
(2)实验过程要使橡皮条的节点拉到同一位置,应用了等效替代法.

解答 解:(1)b、由图示测量可知,其分度值为0.1N,其示数为:11.40N;
c、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合力,如图所示:

(2)实验时要求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使力的作用效果相等,本实验应用了等效替代法,故选C;
故答案为:(1)b、11.40;c、如图所示;(2)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对测力计的读数,度测力计读数时要先确定其量程与分度值,对测力计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要掌握常用的实验方法,本实验应用了等效替代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1)“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的装置如图1所示,在实验前应ABC
A.将斜槽的末端切线调成水平
B.将木板校准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平面平行
C.小球每次必须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
D.在白纸上记录斜槽末端槽口的位置O,作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和所建坐标系的原点
(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①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物体的平抛运动,可做下面的实验:如图2所示,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同时落到地面.把整个装置放在不同高度,重新做此实验,结果两小球总是同时落地.则这个实验B
A.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①条
B.只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第②条
C.不能说明上述规律中的任何一条
D.能同时说明上述两条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利用紫光照射某种金属可以发生光电效应,改用红光一定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B.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
C.电子的衍射图样表明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D.一个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最多可以释放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E.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之间发生碰撞时,将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所以光子散射后波长变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如图甲所示,小物块静止在倾角θ=37°的粗糙斜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沿斜面向下的推力F,力F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物块的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丙所示,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的质量为1 kg
B.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
C.0~3 s时间内力F做功的平均功率为0.32W
D.0~3 s时间内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5.12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图中为一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某段时间内运动图象(图象中取向上为正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0~2 s内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B.0~7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4 m/s
C.0~7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0 m/s
D.0~4 s内物体的机械能没有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衍射现象
B.只有两列横波相遇时才能发生干涉
C.在障碍物的后面可以听到前面人说话的声音是衍射现象
D.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发生了变化,是波源的频率变化的缘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所示,两光滑金属导轨,间距d=2m,在桌面上的部分是水平的,仅在桌面上有磁感应强度B=1T、方向竖直向下的有界磁场,电阻R=3Ω,桌面高H=0.8m,金属杆ab质量m=0.2kg,其电阻r=1Ω,从导轨上距桌面h=0.2m的高度处由静止释放,落地点距桌面左边缘的水平距离s=0.4m,取g=10m/s2,求:
(1)金属杆刚进入磁场时,R上的电流大小;
(2)整个过程中电阻R放出的热量;
(3)磁场区域的宽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所示,水平转台上的小物体A、B通过轻弹簧连接,并随转台一起匀速转动,A、B的质量分别为m、2m,A、B与转台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A、B离转台中心的距离分别为1.5r、r,已知弹簧的原长为1.5r,劲度系数为k,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B受到的摩擦力为零时,转台转动的角速度为(  )
A.$\sqrt{\frac{k}{m}}$B.$\sqrt{\frac{k}{2m}}$C.$\sqrt{\frac{k}{2m}+\frac{μg}{2r}}$D.$\sqrt{\frac{2k}{3m}+\frac{2μg}{3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关于电感器和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其感抗就越小
B.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电容器的电容越大,其容抗就越大
C.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的原因是由于线圈有电阻
D.电容具有“隔直流、通交流;通高频、阻低频”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