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如图1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及小车和砝码的质量对应的关系图.钩码的质量为m1,小车和砝码的质量为m2,重力加速度为g.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每次在小车上加减砝码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平衡摩擦时小车应与轻绳和钩码相连
C.本实验m2应远小于m1
D.在用图象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a-$\frac{1}{{m}_{2}}$图象
(2)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若钩码重力记为F,作出a-F图象,他可能作出图2中丙 (选填“甲”、“乙”、“丙”)图线.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C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3)实验时,由于没有平衡摩擦力且轨道水平,绘制的$\frac{1}{{m}_{2}}$-a图象如图3所示,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则小车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b}{gk}$,钩码的质量m1=$\frac{1}{gk}$.

分析 (1)根据实验的原理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确定正确的操作步骤.
(2)如果没有平衡摩擦力的话,就会出现当有拉力时,物体不动的情况.得出图象弯曲的原因是:未满足沙和沙桶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frac{1}{{m}_{2}}$-a的关系式,然后结合图象的斜率与截距进行求解.

解答 解:(1)A、根据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这一原理来平衡摩擦力,即满足mgsinθ=μmgcosθ,即tanθ=μ,与质量无关,所以增减砝码后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A错误.
B、由于实验过程非常短暂,为了得到更多的数据,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故B错误.
C、为了保证钩码的重力等于细绳的拉力,钩码的质量m1应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质量m2,故C错误.
D、在用图象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为了得出线性关系,应作a-$\frac{1}{{m}_{2}}$图象,故D正确.故选:D.
(2)没有平衡摩擦力,则在钩码有一定质量后,小车才具有加速度,故丙正确.
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太大,不再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质量,故选:C.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1g-μm2g=m2a,结合$\frac{1}{{m}_{2}}$-a图象,可得:$\frac{1}{{m}_{2}}$=$\frac{μ}{{m}_{1}}$+$\frac{1}{{m}_{1}g}$a,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因此钩码的质量m1=$\frac{1}{gk}$,小车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b}{gk}$.
故答案为:(1)D;(2)丙;C;(3)$\frac{b}{gk}$;$\frac{1}{gk}$.

点评 会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分析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和让小车的质量M远远大于钩码的质量m,且会根据原理分析实验误差,同时掌握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与图象的斜率与截距综合求解的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A和B都是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A带正电荷1.6×10-10 C,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在摩擦前A和B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
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A转移到了B
C.A在摩擦后一定得到了1×109个电子
D.A在摩擦过程中一定失去了1.6×10-19 C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阻力的关系.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D(选填字母代号).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
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
(2)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的总质量远小于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等于”).
(3)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2所示).
①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加速度a与小车受到的合力F成正比;
②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C;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③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该套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α与拉力F的关系,分别得到了如图3中所示的甲、乙两条直线,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m、m,甲、乙用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μ,由图可知,m<m,μ>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D(填字母代号).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
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
(2)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等于”)
(3)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一套图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分别得到图2中甲、乙两条直线.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m、m,甲、乙用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μ,由图可知,m小于m,μ大于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1.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外力F、物体质量M间的关系时,采用如下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m<<M时,才可以认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砝码的重力.
(2)另两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由于他们操作不当,这两组同学得到的a-F关系图象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其原因分别是:

图1:随着F的增大,m不满足远小于M的条件;
图2: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木板的倾角过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如图所示,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θ可以随意改变,当θ=30°时,可视为质点的一小木块恰好能沿着木板匀速下滑.若让该小木块从木板的底端以大小恒定的初速率v0的速度沿木板向上运动,随着θ的改变,小物块沿木板向上滑行的距离x将发生变化,重力加速度为g.
(1)求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2)当θ角为何值时,小物块沿木板向上滑行的距离最小,并求出此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8.a、b两物块可视为质点,在a以初速度v0从地面竖直上抛的同时,b以初速度v0滑上倾角为θ=30°的足够长的斜面.已知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frac{\sqrt{3}}{2}$,重力加速度为g,求当a落地时,b离地面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如图所示,在研究a与F、m之间关系的实验中,若1、2两个相同的小车所受的拉力分别为F1、F2,小车以及车中所放砝码的总质量分别为m1、m2.打开夹子后经过相同的时间两车发生的位移分别为x1、x2,则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有(  )
A.当F1=F2、m1=2m2时,x1=2x2B.当F1=F2、m1=2m2时,x2=2x1
C.当m1=m2、F1=2F2时,x1=2x2D.当m1=m2、F1=2F2时,x2=2x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6.如图所示,为一倾角θ=37°的足够长斜面,将一质量为m=2kg的物体无初速度释放在斜面上,同时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1=3N,2s后拉力变为F2=9N,方向不变.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取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F1作用时物体的加速度及2s末物体的速度;
(2)前16s内物体发生的位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