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如图甲所示为两位同学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所受合外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中,两位同学安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平衡摩擦力,他们将长木板的一端适当垫高些后,在不挂砝码盘的情况下,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后,先接通电源,后用手轻拨小车,小车便拖动纸带在木板上自由运动.若打点计时器第一次在纸带上打出的计时点越来越稀疏(从打出的点的先后顺序看),则第二次打点前应将长木板底下的小木块垫的比原先更加低(选填“高”或“低”)些;重复以上操作步骤,直到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间隔均匀的计时点,便说明平衡摩擦力合适.
(2)平衡摩擦力后,在盘及盘中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下,两位同学可以认为砝码盘(连同砝码)的总重力近似等于小车的所受的合外力.
(3)接下来,两位同学先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的条件下,研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受到的合外力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小车加速度a与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之间的实验关系图象.设图中直线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若牛顿第二定律成立,则小车的质量M为$\frac{k}{b}$.(重力加速度g不已知)
(4)然后,两位同学在保持小车受到的拉力不变的条件下,研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其质量M的关系.他们通过给小车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的质量M,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M的数据,画出a-$\frac{1}{M}$ 图线后,发现:当 $\frac{1}{M}$ 较大时,图线发生弯曲.于是,两位同学又对实验方案进行了进一步地修正,避免了图线的末端发生弯曲的现象,那么,两位同学的修正方案可能是C
A.改画a与(M+m)的关系图线    B.改画a与 $\frac{m}{M}$ 的关系图线
C.改画a与 $\frac{1}{M+m}$ 的关系图线    D.改画a与$\frac{1}{M+{m}^{2}}$的关系图线
(5)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所受合外力的关系”实验完成后,两位同学又打算测出小车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于是两位同学先取掉了长木板右端垫的小木块,使得长木板平放在了实验桌上,并把长木板固定在实验桌上,具体的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在砝码盘中放入适当的砝码后,将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便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并在保证小车的质量M、砝码(连同砝码盘)的质量m不变的情况下,多次进行实验打出了多条纸带,分别利用打出的多条纸带计算出了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并求出平均加速度$\overline{a}$,则小车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mg-(M+m)\overline{a}}{Mg}$.(用m、M、$\overline{a}$、g表示)

分析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为使绳子拉力为小车受到的合力,应先平衡摩擦力;为使绳子拉力等于砝码和砝码盘的重力,应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乙同学通过给小车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的质量M,故小车的质量应为M+m,作图时应作出a-$\frac{1}{M+m}$图象,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动摩擦因数.

解答 解:(1)若打点计时器第一次在纸带上打出的计时点越来越稀疏,说明小车做加速运动,即平衡摩擦力过度,所以第二次打点前应将长木板底下的小木块垫的比原先更加低,重复以上操作步骤,直到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间隔均匀的点;
(2)当盘及盘中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可以认为小车受到的拉力等于盘及砝码的重力;
(3)对小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m+M)a,
变形得$\frac{1}{a}$=$\frac{1}{m}$•$\frac{M}{g}$+$\frac{1}{g}$
有:b=$\frac{1}{g}$
则k=$\frac{M}{g}$,
解得:M=$\frac{k}{b}$
(4)乙同学通过给小车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的质量M,故小车的质量应为M+m,作图时应作出a-$\frac{1}{M+m}$图象,故C正确.
故选:C
(5)对小车和砝码(连同砝码盘)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砝码(连同砝码盘)的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overline{a}=\frac{mg-μMg}{M+m}$
解得:$μ=\frac{mg-(M+m)\overline{a}}{Mg}$
故答案为:(1)低;间隔均匀;
(2)盘及盘中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3)$\frac{k}{b}$;
(4)C;   
(5)$\frac{mg-(M+m)\overline{a}}{Mg}$

点评 明确实验原理是解决有关实验问题的关键.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注意以下几点:(1)平衡摩擦力,这样绳子拉力才为合力;(2)满足砝码(连同砝码盘)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样绳子拉力才近似等于砝码(连同砝码盘)的重力;(3)用“二分法”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所示,带负电的粒子垂直磁场方向进入圆形匀强磁场区域,出磁场时速度偏离原方向60°角,已知带电粒子质量m,电量q,速度v0,磁场区域的半径R,不计重力,求:
(1)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2)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1:n2=11:5,灯泡L上标有“100V 100W”字样,定值电阻R=100Ω,D为理想二极管(正向电阻为零,负向电阻为无穷大.在电路中能够正常工作).在原线圈两端加上一交变电压,某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为u=311sin 100πt(V),可知(  )
A.灯泡L恰好能正常发光B.二极管的反向耐压值高于100$\sqrt{2}$V
C.变压器的输入功率220VD.通过副线圈的电流为1.5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一列简谐波,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PQ两点,相距1.5m,它们的振动图线如图所示,从它们都在振动时的某一时刻计时,则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  )
A.3m/sB.5m/sC.7.5m/sD.15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4m/s顺时针运行,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已知sin37°=0.6,cos37°=0.8.现将质量m=2kg的小物块轻放在其底端(小物块可看成质点),平台上的人通过一根轻绳用恒力F=20N拉小物块,若在物块与传送带达到同速瞬间撤去恒力F,求物块从低端到达离地面高为H=1.8m的平台上所用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将左端固定在墙上的轻弹簧压缩(小球与弹簧不连接),小球静止时弹簧在水平位置,如图1所示.将细绳烧断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立即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
B.小球离开弹簧后做匀变速运动
C.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先比重力加速度小,后来和重力加速度相等
D.小球离开弹簧后做平抛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探究阴极射线管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中,将阴极射线管的两极与高压电源相连,阴极发出高速电子束.从荧光屏上可以观察到电子运动的轨迹:不加磁场时,电子束沿直线 前进;如果把蹄形磁铁移近阴极射线管,将观察到电子束在磁场中发生偏转,如果改变磁铁的方向,电子束的偏转方向会随着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在家庭中带得到普及,在某驾驶员训练场上,驾驶员练习驾驶时,汽车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轨迹经过方格中线段的交点A、B、C、D、E,如图所示,沿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s,2s,2.5s,3s,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
B.汽车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frac{\sqrt{5}}{2}$ m/s
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
D.汽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与ABCDE段的平均速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物体从离地面一定高度自由落下,经过3s后落地,求物体第一秒下落的位移以及物体开始下落时离地面的高度?(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