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如图所示,P为位于某一高度处的质量为m的物块,Q为位于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的特殊平板,$\frac{m}{M}$=$\frac{1}{2}$,平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在板的上表面的上方,存在一定厚度的“相互作用区域”,区域的上边界为MN,如图中划虚线的部分.当物块P进入相互作用区域时,P、Q之间便有相互作用的恒力F=11mg,其中Q对P的作用力竖直向上,F对P的作用使P不与Q的上表面接触.在水平方向上,P、Q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已知物块P开始下落的时刻,平板Q向右的速度为v0=10m/s,P从开始下落到刚到达“相互作用区域”所经历的时间为t0=1.0s.平板Q足够长,空气阻力不计,g取10m/s2.求:
(1)物块P在相互作用区域中运动时P、Q加速度的大小;
(2)从P开始下落至第一次运动到最低点过程中P在相互作用区域运动的时间t及此过程Q的位移;
(3)从P开始下落至平板Q的速度为零时,P一共回到出发点几次?

分析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P、Q的加速度;
(2)注意当物块P到达相互作用区域时,Q对地面的压力增大,因此摩擦力发生变化,其运动的加速度也发生变化,理清其加速度的变化情况,然后根据运动规律;
(3)物块P进入相互作用区域和离开时加速度不同,而且具有周期性,然后根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求解即可.

解答 解:(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P:$F-mg=m{a}_{p}^{\;}$
对Q:$μ(F+Mg)=M{a}_{Q}^{\;}$
解得:aP=100m/s2,aQ=6.5m/s2
(2)P进入相互作用区域时的速度vP=gt0=10m/s
P在相互作用区域运动的时间$t=\frac{{v}_{p}^{\;}}{{a}_{p}^{\;}}=0.1s$
设P开始下落至进入区域前Q的加速度为aQ0
根据第二定律,得μMg=MaQ0
解得:aQ0=1m/s2
由运动学公式,得:
Q在此过程的位移:${x}_{1}^{\;}={v}_{0}^{\;}{t}_{0}^{\;}-\frac{1}{2}{a}_{q0}^{\;}{t}_{0}^{2}=10×1-\frac{1}{2}×1×{1}_{\;}^{2}$=9.5m
P刚到达相互作用区域时Q的速度为v1=v0-aQ0t0=9 m/s
P进入相互作用区域至运动到最低点过程中,Q的位移:
${x}_{2}^{\;}={v}_{1}^{\;}t-\frac{1}{2}{a}_{Q}^{\;}{t}_{\;}^{2}≈0.87m$
故Q的位移为x=x1+x2=10.37m
(3)设板Q速度为零时,P一共回到出发点n次.则:
v0-2naQ0t0-2naQt=0
代入数据,解得n=3.03
故n取3
答:(1)物块P在相互作用区域中运动时P、Q加速度的大小$6.5m/{s}_{\;}^{2}$
(2)从P开始下落至第一次运动到最低点过程中P在相互作用区域运动的时间t为0.1s及此过程Q的位移10.37m;
(3)从P开始下落至平板Q的速度为零时,P一共回到出发点3次

点评 本题的难点是对Q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弄清楚其加速度的变化,从而明确运动规律,然后根据运动学规律或者功能关系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所示,A、B两球质量分别为M、m,光滑斜面的倾角为θ,图甲中A、B两球用轻弹簧相连,图乙中A、B两球用轻质杆相连,系统静止时,细线对球A的拉力、弹簧、轻杆均与斜面平行,在突然剪断细线的瞬间(  )
A.两图中两球加速度均为gsinθB.两图中B球的加速度为零
C.图甲中A球的加速度为$\frac{(M+m)}{M}$gsinθD.图乙中A球的加速度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带滑轮的长木板水平固定,跨过小车上定滑轮的两根细线均处于水平.

(1)实验时,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AB.(填步骤序号)
A.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拉力传感器的示数F0
B.改变砂和砂桶质量,打出几条纸带
C.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
D.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以拉力传感器示数的二倍F(F=2F0)为横坐标,以加速度a为纵坐标,画出的a-F图象如图2所示,则可能正确的是C.

(3)在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3所示的纸带,按时间顺序取0、1、2、…、5共6个计数点,1~5每相邻两个点间各有四个打印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出1、2、…、5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10.92、18.22、23.96、28.30、31.10(cm),通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5m/s2,(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8.如图为一束电场线和等势线,回答下列问题.
(1)电场线和等势线相互垂直;
(2)电势φC>φD
(3)场强EA>EC
(4)负电荷在B点受力方向和该点场强方向受力方向沿电场线切线方向向右;场强方向沿电场线切线方向向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如图1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及小车和砝码的质量对应关系图.钩码的质量为m1,小车和砝码的质量为m2,重力加速度为g.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每次在小车上加减砝码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若用打点计时器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C.本实验m2应远小于m1
D.在用图象法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a-$\frac{1}{m_2}$图象
(2)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测得F=m1g,作出a-F图象,他可能作出图2中丙 (选填“甲”、“乙”、“丙”)图线.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C.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3)实验时,某同学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若轨道水平,他测量得到的a-$\frac{1}{m_2}$图象,如图3.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则小车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b}{gk}$,钩码的质量m1=$\frac{1}{gk}$.
(4)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如图4所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是0.1s,由此可以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0.46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是带负电的点电荷-Q,P1和P2为其电场中的两点.若E1、E2为P1、P2两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φ1、φ2为P1、P2两点的电势,则(  )
A.E1>E2,φ 1>φ2B.E1>E2,φ1<φ2C.E1<E2,φ1>φ2D.E1<E2,φ1<φ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图中虚线所示为静电场中的等势面1、2、3、4,相邻的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其中等势面2的电势为0.一带正电的点电荷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运动,经过a、b点时的动能分别为20eV和2eV.当这一点电荷运动到某一位置,其电势能变为-5eV,它的动能应为19e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点电荷Q的电场中,一个α粒子(氦原子核)通过时的轨迹如图实线所示,a、b为两个等势面,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运动中α粒子总是克服电场力做功
B.α粒子经过两等势面的动能Eka>Ekb
C.α粒子在两等势面上的电势能Epa>Epb
D.点电荷Q可能为正电荷,也可能为负电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0.如图所示,质量M=10kg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施加一水平拉力F=20N,当小车速度达到20m/s时,在小车的右端、由静止轻放一大小不计、质量m=2kg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小车足够长,物体从放上小车开始经t=6s的时间,则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移为多少?(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