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关于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公式Ek=
mv2
2
中的速度V是物体相对地面的速度.
②动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速率决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无关.
③物体以相同的速率向东和向西运动,动能的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
④物体以相同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其动能不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①公式Ek=
mv2
2
中的速度V是物体相对参考系的速度,通常与地面为参考系,故通常是相对地面的速度,故正确;
②动能是标量,其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速率决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无关,故正确;
③动能是标量,物体以相同的速率向东和向西运动,动能相同,故错误;
④动能是标量,物体以相同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动能相同,故错误;
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愤怒的小鸟》是时下一款很流行的游戏。为了报复偷走鸟蛋的肥猪们,鸟儿以自己的身体为武器,如炮弹般弹射出去攻击肥猪们的堡垒。某班的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假设:视小鸟为质点,小鸟被弹弓沿水平方向弹出,如图所示。其中h1=0.8m,l1=2m,h2=2.4m,l2=1m,取g=10m/s2,则:

(1)小鸟以多大速度水平弹出刚好擦着台面草地边缘落在地面上?
(2)小鸟被弹出后能否直接打中肥猪?请用计算结果进行说明。
(3)如果小鸟以速度v0水平弹出后,先掉到台面的草地上,接触台面瞬间竖直速度变为零,水平速度不变,小鸟在草地上滑行一段距离后飞出,若要打中肥猪,小鸟和草地间的动摩擦因数μ应为多少(用题中所给的符号v0、h1、l1、h2、l2、g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以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下列所示图像中,能正确描述物体的重力势能与下落速度的关系的图像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多选题

下面是一些有关高中物理实验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在“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需要用重锤线确定竖直方向
B.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需要平衡摩擦力
C.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需要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D.在“验证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一定要用两根弹簧秤
E.在“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不需要直接求出合外力做的功
F.在用欧姆表“×10”挡测量电阻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太小,应该换“×1”挡进行测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图(a)为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长木板适当倾斜,以平衡小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
②用天平测量小车B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A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小车B与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s小于重物离地高度h);
③调整清华轮,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④让小车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及测出测光片经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t,求出小车速度v;
⑤改变小车B与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重复步骤④.
回答下列问题:

(1)小车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用d和△t表示,v=______,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的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
(2)对于重物和小车组成的系统,下列关于探究结论的说法最恰当的应为______.
A.重物重力做的功等于小车增加的动能
B.重物重力做的功等于重物和小车增加的动能
C.重物重力做的功和小车重力做的功的代数和等于重物和小车增加的动能
D.重物重力做的功和摩擦力对小车做的功的代数和等于重物和小车增加的动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运动的物体,动能不改变的是(  )
A.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B.做平抛运动的物体
C.做斜抛运动的物体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多选题

改变汽车的质量和速度,都可能使汽车的动能发生改变.关于汽车的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汽车的动能是原来的2倍
B.速度不变,质量增大到原来的3倍,汽车的动能是原来的3倍
C.质量减半,速度增大到原来的4倍,汽车的动能是原来的8倍
D.速度减半,质量增大到原来的4倍,汽车的动能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m1∶m2=1∶2,它们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若它们以相同的初动能在水平桌面上运动,则运动位移之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某人用手将一质量为1 kg的物体由静止向上提升1 m,这时物体的速度为2 m/s.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g取10 m/s2)                                               
A.手对物体做功12 JB.合外力对物体做功12 J
C.合外力对物体做功2 JD.物体克服重力做功10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