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一物体以初速度v0=20m/s沿光滑斜面匀减速向上滑动,当上滑距离x0=30m时,速度减为10m/s,物体恰滑到斜面顶部停下,则斜面长度为(  )
A.40 mB.50 mC.32 mD.60 m

分析 根据运动学速度位移关系公式,分别对前后两段运动过程列式,联立方程组求解即可.

解答 解:设斜面长度为L,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得:${v}^{2}-{v}_{0}^{2}$=2ax0
0-${v}_{0}^{2}$=2aL
联立代入数据解得:L=40m
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不涉及时间问题,优先考虑运动学速度位移关系公式,采用比例法比较简便.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一物体自距地面高H处自由下落,经时间t落地,此时速度为v,则(  )
A.$\frac{t}{2}$时物体距地面高度为$\frac{H}{2}$B.$\frac{t}{2}$时物体距地面高度为$\frac{3H}{4}$
C.物体下落$\frac{H}{2}$时速度为$\frac{\sqrt{2}v}{2}$D.物体下落$\frac{H}{2}$时速度为$\frac{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关于向心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向心加速度越大,物体速率变化越快
B.向心加速度越大,物体速度变化越快
C.向心加速度越大,物体速度方向变化越快
D.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是恒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现有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A=10m/s,B车速度vB=30m/s,因大雾能见度低,B车在距A车500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此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减速1800m才能够停止.
(1)B车刹车后减速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2)若在B车刹车的同时,A车以加速度a1=0.25m/s2加速前进,问能否避免事故?若能够避免则两车最近时相距多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如图所示,一段长为a,宽为b,高为c(a>b>c)的导体,将其中的两个对立面接入电路中时,最大的电阻为R,则最小的电阻为$\frac{{c}^{2}R}{{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9.如图所示,在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相距0.4m的点电荷A、B,A带电荷量+Q,B带电荷量-9Q.现引入第三个点电荷C,恰好使三个点电荷处于平衡状态,问:C应带什么性质的电荷?应放于何处?所带电荷量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6.如图,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有三个质量均为m的物块A、B、C. B的左侧固定一轻弹簧(弹簧左侧的挡板质最不计).设A以速度v0朝B运动,压缩弹簧;当A、B速度相等时,B与C恰好相碰并粘接在一起,然后继续运动.假设B和C碰撞过程时间极短.求从A开始压缩弹簧直至与弹簧分离的过程中,
(i)整个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ii)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游泳运动员要渡过一条宽d=100m的河,已知运动员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1=5m/s,水流速度为V2=3m/s,求:运动员以最短距离过河时,他用了多长的时间(  )
A.20sB.25sC.50sD.$\frac{200}{3}$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某同学利用下述装置对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一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接触而不固连: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恰好在桌面边缘,如图(a)所示.向左推小球,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桌面后落到水平地面.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可认为,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Ep与小球抛出时的动能Ek相等.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得Ek,至少需要测量下列物理量中的ABC(填正确答案标号).
A.小球的质量m            B.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
C.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D.弹簧的压缩量△x       E.弹簧原长l0
(2)用所选取的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Ek,得Ek=$\frac{mg{s}^{2}}{4h}$.
(3)图(b)中的直线是实验测量得到的s-△x图线.从理论上可推出,如果h不变.m增加,s-△x图线的斜率会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果m不变,h增加,s-△x图线的斜率会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由图(b)中给出的直线关系和Ek的表达式可知,Ep与△x的2次方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