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如图所示,一质量M=1kg、长L=0.25m、高h=0.2m的木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木块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A上表面右端放置一个质量m=0.2kg可视为质点的小物体B.用水平向右的外力F作用在A右端,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
(1)若A、B间的动摩擦因数也是0.5,要使A、B保持相对静止,求外力F的取值范围;
(2)若A的上表面光滑,水平向右的外力恒为8N,求B落地时距A左端的水平距离.

分析 (1)结合B可能到达的最大加速度,然后对整体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出最大拉力;
(2)若A的上表面光滑,则B开始时静止不动,后来做自由落体运动;A水平向右的外力恒为8N,由牛顿第二定律分别计算出A的两个加速度,然后结合运动学的公式即可求出.

解答 解:(1)若B与A产生相对运动,则B受到A对B的滑动摩擦力,此时B具有最大加速度:
${a}_{Bm}=\frac{μmg}{m}=μg=0.5×10=5m/{s}^{2}$
物体B压着物体A时,物体A加速度为:${a}_{A}=\frac{F-μ(M+m)g-μmg}{M}$;
要使A、B保持相对静止,则aA≤aBm
代入数据得:F≤12N
(2)若A的上表面光滑,则B开始时静止不动,物体B落下前,物体A加速度为:${a}_{1}=\frac{F-μ(M+m)g}{M}=\frac{8-0.5×(1+0.2)×10}{1}=2m/{s}^{2}$
设把A从B下面抽出的时间是t1,则:$\frac{1}{2}{a}_{1}{t}_{1}^{2}=L$
得:t1=0.5s
此时A的速度:v=a1t1=2×0.5=1m/s
B落下后,到落地 的时间:${t}_{2}=\sqrt{\frac{2h}{g}}=\sqrt{\frac{2×0.2}{10}}=0.2$s
B落下后A的加速度:${a}_{2}=\frac{F-μMg}{M}=\frac{8-0.5×1×10}{1}=3m/{s}^{2}$
B落地时距A左端的水平距离:x=$v{t}_{2}+\frac{1}{2}{a}_{2}{t}_{2}^{2}=1×0.2+\frac{1}{2}×3×0.{2}^{2}$=0.26m
答:(1)若A、B间的动摩擦因数也是0.5,要使A、B保持相对静止,外力F的取值范围是F≤12N;
(2)若A的上表面光滑,水平向右的外力恒为8N,B落地时距A左端的水平距离是0.26m.

点评 本题关键是明确物体A和B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然后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基础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把一条导线平行地放在磁针的上方附近,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会发生偏转,下列一们物理学家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
A.牛顿B.安培C.洛仑兹D.奥斯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某工厂为了防止意外停电,配备了一台柴油发电机,发电机正常工作时能够产生220V、50HZ的交变电流.现在该发电机出现了故障,转子匀速转动时的转速只能达到正常工作时的一半,则它产生的交变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F=G$\frac{mM}{r^2}$,100多年以后,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测出了引力常量G 的数值.在国际单位制中G的单位是(  )
A.N•m2/kg2B.N•kg2/m2C.kg2/(N•m2D.G是常量没有单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时速可以达到360km/h的高铁,以其快捷、舒适的特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你可曾想过这样一个物理问题:列车对水平轨道的压力和其运动方向之间是否相关.
力学理论和实验证明:向东行驶的列车对水平轨道的压力N,与其处于静止状态时对水平轨道的压力N0相比较,显著减少.通常把这种物理现象,称之为“厄缶效应”.作为探究“厄缶效应”课题,你可以通过完成下面的探究任务来体会之:
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
(1)我们设想,如图2所示,在地球赤道附近的纬线上,有一总质量为m的高速列车停在水平轨道上,当考虑到地球的自转效应,那么列车对轨道的压力大小N0的表达式是什么?
(2)若上述列车,正在以相对地面的速度为v,沿水平轨道向东行驶,那么:列车对轨道的压力大小N的表达式是什么?N0-N的表达式又是什么?
(3)若该高速列车的总质量m=3200吨,以360km/h的速度沿水平轨道向东行驶,已知地球的半径R=6400km,自转周期为24h,请估算该列车对轨道的压力差N0-N=?(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穿在半径为R光滑的圆环上,可以沿圆环自由滑动,连接小球的轻质弹簧另一端固定在圆环的最高点.现将小球从圆环的水平直径右端B点静止释放,此时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当小球运动至圆环最低点C时速度为υ,此时小球与圆环之间没有弹力.运动过程中弹簧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在B点的加速度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下
B.该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C.在C点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mgR-$\frac{1}{2}$mv2
D.该过程中小球重力做的功等于其动能的增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物理学科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学习探究:如图所示,一条质量为M自带动力设备的小船处于河岸处,现要求该船沿直线AB行驶到达河对岸B处,若流动的河水对船的推动力恒为F1,方向中图所示,动力设备提供的牵引力大小恒为F2,AB与河岸的夹角为θ(θ<45°),该兴趣小组对牵引力F2进行了如下猜想与假设,其中正确的是(  )
A.F2有最小值F2min=F1sinθ
B.当F2=F1sinθ,F2对小船做正功
C.当F2=F1sinθ,F2对小船做负功
D.当F2=F1tanθ,F2对小船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为了确定小球不同时刻在空中所通过的位置,实验时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先将斜槽轨道的末端调整水平,在一块平整的木板表面钉上白纸和复写纸,将该木板竖直立于水平地面上,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撞到木板并在白纸上留下痕迹A;将木板向远离槽口平移距离x,再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撞在木板上得到痕迹B;又将木板再向远离槽口平移距离x,小球再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再得到痕迹C.
若测得木板每次移动距离x=15.00cm,A、B间距离y1=15.10cm,B、C间距离y2=24.90cm.请回答以下问题(g=9.80m/s2
(1)每次都要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的原因是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相同.
(2)根据以上直接测得的物理量来求得小球初速度的表达式为v0=$x\sqrt{\frac{g}{{y}_{2}-{y}_{1}}}$.(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3)小球初速度的值为v0=1.5m/s.
(4)小球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v=2.5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已知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是600mm,双缝之间的距离是0.20mm,单缝到双缝之间的距离是100mm.

(1)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③和④为两带狭缝光阑,其中③为单缝(填:“单缝”或“双缝”),它的作用是获取线光源.
(2)某同学在用测量头测量时,先将测量头目镜中看到的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某条亮纹(记作第1条)的中心,这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示数为0.141mm,然后他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8条亮纹的中心,这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3所示,则示数为13.870mm,光的波长为6.5×10-7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在安装该装置各部件的过程中,其他部位均安装正确,而在安装测量头时,因衔接部位摩擦较大而未将它充分插入遮光筒内,那么会使测得的波长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