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B.荷叶上的露珠成球形是表面张力的结果
C.不断改进技术,热机吸收的热量可以全部转化为有用功
D.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具备各向同性的都是非晶体
E.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分析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颗粒的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规则的碰撞造成的,则布朗运动反映了液体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受温度高低和固体颗粒大小的影响;表面张力形成的原因是: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即是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的存在使液体表面想被拉伸的弹簧一,总有收缩的趋势样,从而形成表面张力;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多晶体是各向同性的,非晶体都是各向同性的;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解答 解:A.布朗运动受温度高低和固体颗粒大小的影响,故A正确;
B.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即是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的存在使液体表面想被拉伸的弹簧一,总有收缩的趋势样,从而形成表面张力,故B正确;
C.由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故C错误;
D.多晶体是各向同性的,非晶体都是各向同性的,故D错误;
E.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故E正确.
故选:ABE.

点评 要知道布朗运动既不是颗粒分子的运动,也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而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会从形状、熔点、各个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区分它们,但是要注意多晶体这一特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贵州省遵义市高二文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原因是产生电荷

B.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产生电荷,感应起电原因是电荷的转移

C.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原因都是电荷的转移

D.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原因都是产生电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贵州省遵义市高二理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EF与GH间为一无场区。无场区左侧A、B为相距为d、板长为L的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两板上加某一电压从而在板间形成一匀强电场,其中A为正极板。无场区右侧为一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点电荷的位置O为圆弧形细圆管CD的圆心,圆弧半径为R,圆心角为120°,O、C在两板间的中心线上,D位于GH上。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以初速度沿两板间的中心线射入匀强电场,粒子出匀强电场经无场区后恰能进入细圆管,并做与管壁无相互挤压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不计粒子的重力、管的粗细)。求:

(1)O处点电荷的电荷量;

(2)两金属板间所加的电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的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若抛出时的初速度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sqrt{3}$L.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数为G,求:
(1)小球抛出点离该星球表面的高度(用L表示).
(2)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3)该星球的质量M.(用题中已知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所示,装有水银的细U形管与巨大的密封气罐A相连,导热性能均良好,左端封闭有一段空气柱,气温为-23℃时,空气柱长为62cm,右端水银面比左端低40cm.当气温升到27℃时,U形管两边高度差增加了4cm,则气罐内气体在-23℃时的压强为是多少cmH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如图,A、B、C三个物块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A的质量是B的2倍,B和C的质量相同,A、B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两端与物块接触而不固连.将弹簧压紧到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A和B紧连,使弹簧不能伸展,以至于A、B可视为一个整体.现使A、B以某一速度向右运动,B与C(处于静止状态)相碰并粘合在一起,以后细线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A与B、C分离.已知A离开弹簧后的速率与碰撞前相等.求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与弹簧释放的弹性势能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放射性同位素${\;}_{6}^{14}$C被考古学家称为“碳钟”,它可以用来判定古生物体的年代.宇宙射线中高能量中子碰撞空气中的氮原子后,就会形成不稳定的${\;}_{6}^{14}$C,它容易发生β衰变,变成一个新核,其半衰期为5730年.该衰变的核反应方程式为${\;}_{6}^{14}C$→${\;}_{7}^{14}N{+}_{-1}^{0}e$.${\;}_{6}^{14}$C的生成和衰变通常是平衡的,即生物机体中${\;}_{6}^{14}$C的含量是不变的.当生物体死亡后,机体内${\;}_{6}^{14}$C的含量将会不断减少.若测得一具古生物遗骸中${\;}_{6}^{14}$C含量只有活体中的25%,则这具遗骸距今约有11460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贵州省遵义市高二理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一边长为的立方体金属板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电荷,在垂直于板且过立方体中心O的轴线上有a、 b、c三个点,a和b、b和o、 o和c间的距离均为,在a点处固定有一电荷量为q (q<0)的点电荷。已知b点处的场强为零,则c点处场强的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雾霾天气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雾霾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形状不规则,但可视为密度相同、直径不同的球体,并用PM10、PM2.5分别表示直径小于或等于10μm、2.5μm的颗粒物(PM是颗粒物的英文缩写).
某科研机构对北京地区的检测结果表明,在静稳的雾霾天气中,近地面高度百米的范围内,PM10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略有减小,大于PM10的大悬浮颗粒物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明显减小,且两种浓度分布基本不随时间变化.
据此材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PM10表示直径小于或等于1.0×10-6m的悬浮颗粒物
B.PM10受到的空气分子作用力的合力始终大于其受到的重力
C.PM10和大悬浮颗粒物都在做布朗运动
D.PM2.5浓度随高度的增加逐渐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