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 |
B. | 扫地时扬起的尘埃在空气中的运动不是布朗运动 | |
C. | 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越大,布朗运动就越明显 | |
D. | 在液体表面分子之间表现为引力 | |
E. | 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
分析 大多数分子的直径数量级约为10-10m;
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运动;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分子势能的改变取决于分子力所做的功
解答 解:A、根据分子动理论可知,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均为10-10m;故A正确;
B、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运动,是由于分子的撞击而形成的;而扫地时扬起的尘埃是由于气体的对流形成的;不属于布朗运动;故B正确;
C、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故C错误;
D、由于分子的蒸发使表面处的分子较稀,分了间表现为引力;故D正确;
E、若分子间距是从小于平衡距离开始变化,则分子力先做正功再做负功,故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E错误;
故选:ABD
点评 本题比较全面考察了对微观量的运算、热力学第二定律、分子动理论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这部分知识要通过课本加深理解.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a=82,b=206 | |
B. | a=84,b=206 | |
C. | ①是β衰变,放出电子,电子是由中子转变成质子和电子而生成的 | |
D. | ②是α衰变,放出的是正电子,正电子是由质子转变成中子和一个正电子而生成的 | |
E. | ${\;}_{92}^{238}$U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后可生成新核${\;}_{82}^{206}$P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电压表V1的示数与电流表A1的示数的乘积先增大后减小 | |
B. | 电压表V2的示数为20$\sqrt{2}$V | |
C. | 副圈两端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1=20$\sqrt{2}$sin(100πt)V | |
D. | 电压表V1的示数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现象,第一次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理论 | |
B. | 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 |
C. |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 |
D. | 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 |
E. | 玻尔大胆提出假设,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B物体的动能增加量小于B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 |
B. | B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 |
C. | 细线拉力对A做的功等于A物体与弹簧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 | |
D. | 合力对A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_{15}^{30}$P→${\;}_{14}^{30}$Si+${\;}_{1}^{0}$e是一种核裂变反应 | |
B. | 核反应堆产生的能量一定来自轻核聚变 | |
C. |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 |
D. | 卢瑟福为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X的原子核中含有141个核子 | |
B. | X的原子核中含有86个中子 | |
C. | 因为裂变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所以裂变后的总质量数减少 | |
D. | 随着地球环境的不断变化,${\;}_{92}^{235}$U的半衰期可能变短也可能变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