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光滑水平面AB与竖直面内的圆形导轨在B点连接,导轨半径R=0.5m,一个质量m=2kg的小球在A处压缩一轻质弹簧,弹簧与小球不拴接.用手挡住小球不动,此时弹簧弹性势能EP=64J,如图所示.放手后小球向右运动脱离弹簧,沿圆形轨道向上运动恰能通过最高点C,取g=10m/s2,求:
(1)小球脱离弹簧时的速度大小;
(2)小球从B到C克服阻力做的功.

分析 (1)在小球脱离弹簧的过程中只有弹簧弹力做功,根据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和动能定理可以求出小球的脱离弹簧时的速度v;
(2)小球从B到C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和阻力做功,根据小球恰好能通过最高点的条件得到小球在最高点时的速度,从而根据动能定理求解从B至C过程中小球克服阻力做的功;

解答 解:(1)小球从A点开始至小球脱离弹簧的过程中根据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有:
W=-△EP弹=-(0-Ep)=64J
对小球而言,此过程只有弹力做功,故有:W=$\frac{1}{2}$mv2-0,
得小球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v=8m/s,
(2)小球恰好能通过最高点C,故在最高点小球只受重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frac{{mv}_{C}^{2}}{R}$
得小球在C点时的速度为:vC=$\sqrt{gR}$=$\sqrt{5}$m/s,
因为AB段光滑,小球在B点时的速度等于小球脱离弹簧时的速度即:vB=v=8m/s
在从B至C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和阻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有:
WG+Wf=$\frac{1}{2}$m${v}_{C}^{2}$-$\frac{1}{2}$m${v}_{B}^{2}$
得阻力做功为:Wf=-39J
所以从B至C的过程中小球克服阻力做功39J;
答:(1)小球脱离弹簧时的速度大小是8m/s;
(2)小球从B到C克服阻力做的功是39J.

点评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经过B、C两点的速度,再结合动能定理、平抛运动的知识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
A.${\;}_{90}^{234}$Th发生β衰变后产生的新核的中子数比${\;}_{90}^{234}$Th多1
B.一群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放出六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C.用红光照射某种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改用绿光照射该金属也能发生光电效应
D.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E.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葡萄干布丁模型的原子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为提高金属丝电阻的测量精确度,减少误差,实验中需要确定电流表的内接或外接.由于表的内阻不清楚,一位同学采用了试触法进行判断.具体做法是:按如图所示电路闭合电键后,用电压表的移动端(带箭头部分)接到a点时,电压表示数为2.0V,电流表示数为0.40A;当电压表的移动端接到b点时,电压表示数为3.0V,电流表示数为0.38A.
①由以上数据可知,应该采用电流表的外接法.
②可求得Rx的阻值是5Ω(电源内阻不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有关运动的合成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合运动速度一定大于分运动的速度
B.合运动的时间与两个分运动的时间是相等的
C.合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实际运动方向
D.由两个分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确定合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关于电场力和电场强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点电荷分别处于电场中的A、B两点,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大则该处场强大
B.电场中某点场强为零,则检验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为零
C.在电场某点如果没有检验电荷,则电场力为零,电场强度也为零
D.一检验电荷在以一个点电荷为球心、半径为r的球面上各点所受电场力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a球用线悬挂且通过弹簧与球b相连,两球的质量相等.当两球都静止时,将悬线烧断,则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
A.线断瞬间,球a的加速度大于球b的加速度
B.线断最初一段时间里,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弹性势能
C.在下落过程中,两小球和弹簧组成系统机械能守恒
D.线断的最初一段时间里,动能增量大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电路,电源内阻不可忽略.开关S闭合后,在变阻器R的滑动端P向下滑动过程(  )
A.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增大
B.电压表示数增大,电流表的示数减小
C.R2的电功率减少,电源的总功率增加
D.R1的电功率增大,R的电功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已知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L=100mm,双缝与屏的距离l=700mm,双缝间距d=0.20mm.用测量头来测量亮纹中心的距离.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左右移动,让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准亮纹的中心(如图(甲)所示),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另一条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

①为演示双缝干涉实验,现准备以下仪器:
A.白炽灯    B.单缝片   C.光屏  D.双缝片    E.滤色片
把以上仪器放在光具座上,正确的顺序应为AEBDC
②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a所示示数2.320mm.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b手轮上的示数13.870mm,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x.
③由计算式λ=$\frac{△x•d}{L}$(只用符号表示)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6.6×102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对物体所受合外力与其动量之间的关系,正确的叙述是(  )
A.物体所受合外力与物体的初动量成正比
B.物体所受合外力与物体的末动量成正比
C.物体所受合外力与物体的动量变化量成正比
D.物体所受合外力与物体的动量变化率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