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下列历史人物及其思想论点对应有误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的.
B.伽利略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等运动学概念
C.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
D.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分析 本题根据物理学史及科学家贡献进行分析答题,要知道相关科学家的物理学成就.

解答 解: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的.故A正确;
B、伽利略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等运动学概念,开创了物理学的先河.故B正确;
C、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故C错误;
D、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改变了人们的认识.故D正确.
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C

点评 对物理学的发展史要了解,特别是一些物理学家对物理学史的贡献更应当了解,属于物理常识,要加强记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用如图1实验装置验证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2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已在图中标出.已知m1=50g、m2=150g,则(g取10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在纸带上打下计数点5时的速度v=2.4m/s;
(2)在打点0~5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量△Ek=0.58 J,系统势能的减少量△Ep=0.60J,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3)若某同学作出$\frac{1}{2}$v2-h图象如图3所示,写出计算当地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g=\frac{{m}_{1}+{m}_{2}}{2h({m}_{2}-{m}_{1})}{v}^{2}$,并计算出当地的实际重力加速度g=9.7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物体A静止在斜面B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B对物块A的弹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B.物块A对斜面B的弹力是物块A重力的一个分力
C.斜面B对物块A的弹力方向是垂直斜面向上的
D.物块A对斜面B的弹力方向跟物块A恢复形变的方向是相反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所示,相互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固定在倾角为θ=30°的绝缘斜面上,相距为L,导轨下端连接一个定值电阻R1,上端通过开关S(S是闭合的)也连接一个定值电阻R2,导体棒ab放在导轨上靠近下端的位置,与导轨垂直并良好接触,在斜面上虚线MN以下的区域内,存在着垂直穿过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现对ab棒施以平行导轨斜向上的恒定拉力F,使它沿导轨先向上加速运动,在到达虚线MN之前,导体棒ab已经开始做匀速运动,当导体棒到达MN时,立即撤去拉力,导体棒向上运动一段后又向下滑动,进入磁场后又做匀速运动.
已知R1=R2=R,导体棒ab的阻值为r=$\frac{R}{{2}^{+}}$,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拉力做的功为w.导轨电阻不计.
(1)求拉力F的大小和导体棒ab匀速运动时的速度v;
(2)当导体棒ab匀速运动时,电阻R1的发热功率P1多大?从导体棒ab开始运动到开始运动到回到初始位置的过程中电阻R1产生了多少热量Q1
(3)若在导体棒ab再次进入磁场时断开开关S,则导体棒ab将如何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O点为刚释放重物时打下的点,打点计时器打A、N两点的时间间隔为T,打A、B两点的时间间隔是2T(T为打点周期),OA之间还有若干点未画出,OA、ON和OB的距离分别是dn-1、dn和dn+1.设重物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则:
(1)重物从开始下落到打N点时,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Ep=mgdn,动能的增加量为△Ek=$\frac{1}{2}m{(\frac{{d}_{n+1}-{d}_{n-1}}{2T})}^{2}$.
(2)由于实验中存在阻力,△Ep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E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下列各图中P、Q两球之间不存在弹力的是(所有接触面都是光滑的)(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工作电压为220V,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如图是在某次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已知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实验中,所获得的一条纸带.选好0点后,每5个间隔点取一个计数点(中间的4个点图中未画出),依次取得1、2、3、4各点,测得的数据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1)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s;
(2)打计数点“3”时小车的速度是0.62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以下同)
(3)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0.80m/s2
(4)选定的“0”点处小车相应的速度是0.38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一辆小汽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是运动过程中经过的两点.已知汽车经过A点时的速度为1m/s,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7m/s.则汽车从A到B的运动过程中,则汽车经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是4m/s;汽车经过AB中间位置的速度是5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如图所示是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探究方案,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O点,以下打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B.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平行
C.图丙中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拉力方向必须沿GO方向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两弹簧秤之间的夹角应取90°不变,方便计算出合力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