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图中a、b和c表示点电荷的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它们的电势分别为U、.一带电粒子从等势面a上某处由静止释放后,仅受电场力作用而运动,已知它经过等势面b时的速率为v,则它经过等势面c时的速率为________.
1.5v
由动能定理,从a到b有 q(U-2U/3)=
从a到c过程有 q(U-U/4)=
解得:v’=3v/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质量为m的物块在水平恒力F的推动下,从山坡(粗糙)底部的A处由静止起运动至高为h的坡顶B处,获得的速度为v,AB之间的水平距离为x,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mgh
B.合外力对物块做的功是mv2
C.推力对物块做的功是mv2+mgh
D.阻力对物块做的功是mv2+mgh-F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一物体静止.现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
A.物体做往复运动
B.0—4s内物体的位移为零
C.4s 末物体的速度最大
D.0—4s内拉力对物体做功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10分).如图所示,水平轨道AB与位于竖直面内半径为R="0.90" m的半圆形光滑轨道BCD相连,半圆形轨道的BD连线与AB垂直.质量为m=1.0kg可看作质点的小滑块在恒定外力F作用下从水平轨道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到达水平轨道的末端B点时撤去外力,小滑块继续沿半圆形轨道运动,且恰好能通过轨道最高点D,滑块脱离半圆形轨道后又刚好落到A点.g取10 m/s2,求:
(1)滑块经过B点进入圆形轨道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滑块在AB段运动过程中恒定外力F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8分)如图所示的绝缘轨道 ABC,其中 AB 部分为倾角为 37°、长 2.0m的光滑斜面, BC 部分为动摩擦因数为 0.2 的水平面。现有质量 m=1.0㎏ 的质点从 A 位置无初速沿轨道下滑,滑到C点恰好停下。在 BC 的延长线上有一点 D,且 AD=BD。把电量为 Q=5.0×10-5C 的点电荷固定在 D 点,并让上述质点也带等量同种电荷。如果取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则两电荷间的电势能为 EP=KQ1Q2/r, r是两电荷间的距离。(1) BC 长度等于多少?(2)现用平行于轨道的外力把该带电质点沿轨道由 C 推到A ,外力至少做多少功? (sin370=0.6,cos370=0.8,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10分)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7°的斜面两端,垂直于斜面方向固定两个弹性板,两板相距2m,质量为10g,带电量为+1×10-7C的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物体从斜面中点以大小为10m/s的速度沿斜面开始运动。若物体与弹性板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损失,电量也不变,匀强电场(方向与斜面平行)的场强E=2×106N/C,求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总路程。(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如图半径分别为2R和R的甲、乙两光滑圆形轨道固定放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两轨道之间由一条水平轨道CD相连,曲面轨道与水平面轨道在B处光滑连接(物块经过B点时没有机械能损失),现有一小物块从斜面上高h处的A点由静止释放,曲面轨道以及水平轨道BC段是光滑的,小物块与CD段以及D右侧的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已知小物块通过甲轨道最高点时与轨道间压力为物块重力的3倍,而后经过有摩擦的CD段后又进入乙轨道运动。
(1)求初始释放物块的高度h
(2)为避免出现小物块脱离圆形轨道乙而发生撞轨现象,则CD段的长度应满足什么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一个25 kg的小孩从高度为3.0 m的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底端时的速度为2.0 m/s,取g=10 m/s2,关于力对小孩做的功,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
A.合外力做功50 JB.阻力做功500 J
C.重力做功500 JD.支持力做功50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2所示,固定斜面倾角为θ,整个斜面分为AB、BC两段,AB=2BC.小物块P(可视为质点)与AB、BC两段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已知P由静止开始从A点释放,恰好能滑动到C点而停下,那么θ、μ1、μ2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  )

A.tanθ=                   B.tanθ=              
C.tanθ=2μ1-μ2                   D.tanθ=2μ2-μ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