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某电视台拟推出一个水上娱乐节目,体验者乘坐滑水车运动过程可以简化为如下模型.如图所示,滑水车从倾角为θ=53°的长直轨道AC上的B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C点后进入弧形的涉水轨道CDEF,其中CDE是半径为R=5m,圆心角为106°的圆弧,EF为半径为R=5m,圆心角为53°的圆弧,此时滑水车刚好能到达F点.已知滑水车与体验者的总质量为60kg,B点到C点的距离为L0=4m,滑水车与轨道AC间存在摩擦,涉水轨道CDEF可视为光滑轨道,不计滑水车受到的其他阻力作用,则

(1)求滑水车经过CDE轨道时对D点的压力;
(2)求滑水车与轨道AC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若要使得滑水车能在F点水平抛出,求滑水车在AC上的释放点B′到C的距离L′的范围.

分析 (1)滑水车刚好能到达F点的速度vF=0,从D到F点,由机械能守恒求D点速度,对D点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压力;
(2)研究从B到F的整个过程中,动能变化为0,由动能定理可求摩擦力做功Wf,进而求μ;
(3)若要使得滑水车能在F点水平抛出,一个临界条件是需满足其恰好到达F点,另一临界条件是滑水车在F点不受支持力.

解答 解:(1)滑水车刚好能到达F点的速度vF=0,根据几何关系可知DF间的高度差
hDF=2R(1-cos53°)=4m
从D到F点,由机械能守恒,有
$\frac{1}{2}m{v}_{D}^{2}=mg{h}_{DF}$,解得${v}_{D}=\sqrt{80}\\;m/s$m/s
对D点,设滑水车受到的支持力FD,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_{D}-\\;\\;\\;mg=m\frac{{v}_{D}^{2}}{R}$mg=$m\frac{{v}_{D}^{2}}{R}$,解得FD=1560N
由牛顿第三定律,滑水车对轨道的压力为1560N
(2)研究从B到F的整个过程中,动能变化为0,由动能定理可得
WG+Wf=0
其中
WG=mgL0sin53°-mgR(1-cos53°)
Wf=-μmgL0cos53°
代入解得μ=0.5
(3)要使滑水车在F点水平抛出,首先需满足其恰好到达F点,对应L′=L0=4m
滑水车能在F点水平抛出的另一临界条件是滑水车在F点不受支持力,对应情况
$mg=m\frac{{v}_{F}^{2}}{R}$,解得:vF=$\sqrt{50}$m/s
研究从B′到F点,由动能定理
$mgL′sin53°-mgR(1-cos53°)-μmgL′cos53°=\frac{1}{2}m$${v}_{F}^{2}$
得L′=9m
由以上讨论可知,滑水车在AC上的释放点B′到C的距离L′需满足4m<L′≤9m
答:(1)滑水车经过CDE轨道时对D点的压力为1560N;
(2)滑水车与轨道AC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3)若要使得滑水车能在F点水平抛出,滑水车在AC上的释放点B′到C的距离L′需满足4m<L′≤9m.

点评 若要使得滑水车能在F点水平抛出,一个临界条件是需满足其恰好到达F点,另一临界条件是滑水车在F点不受支持力.
选取研究过程,运用动能定理解题.动能定理的优点在于适用任何运动包括曲线运动.了解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和求解的物理量选择物理规律解决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牡丹江一高高二理上期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磁感应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电导线所受的磁场力为零,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也一定为零

B. 放置在磁场中1 m长的通电导线,通过1A的电流,受到的磁场力为1N,则该处的磁感应强度就是1 T

C. 磁场中某处的B的方向跟电流在该处受到的磁场力F的方向相同

D. 一小段通电导线放在B为零的位置,那么它受到的磁场力也一定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小灯泡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除有一标有“2.5V,0.7W“的小 灯泡,干电池组(电动势3V,内阻6Ω).导线和开关外.还有:
A.直流电流表0-0.3A-0.6A(内阻约为5Ω)
B.直流电压表0-3V-15V(内阻约为15kΩ)
C.滑动变阻器10Ω,2A
D.滑动变阻器1kΩ,0.5A
实验要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变化并能进行多次测量.
(1)电流表应选用0.3A量程,电压表应选用3V量程,滑动变阻器应选用C(用序号表示).
(2)试将图3所示未完成连接器材连成实验电路.

(3)闭合开关后,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所示,读数为2.20V.
(4)通过实验测得此小灯泡的U-I图象如图2所示,则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选填“增大”,“减小”,“保持不变”),由图线可求得此灯泡在电压1.4V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0.31W(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进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时,打点计时器采用交流(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应先接通电源,在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
B.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C.释放小车,同时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先释放小车或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都可以
(2)已知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该同学按打点先后顺序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得到了O、A、B、C、D等几个计数点,如图所示,则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s.用刻度尺量出OA=1.50cm、AB=1.90cm、BC=2.30cm、CD=2.70cm,由此可知,纸带做匀加速运动(选填“匀加速”或“匀减速”),打C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0.25m/s,纸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0.40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一列机械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已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是12m/s.则(  )
A.这列波的波长是8cmB.这列波的周期是1.5s
C.x=4m处质点的振幅为0D.x=4m处质点向y轴的负方向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长木板C,C上叠放一物块B,长木板足够长,开始时B、C均静止,一物块A沿光滑水平面以速度12m/s冲向C并与之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撞后粘接在一起,此后B在C上滑行一段距离后相对C静止一起运动,已知A、B、C的质量分别是2kg,2kg和4kg,B与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如图所示,求:
(1)物块A与长木板C发生碰撞后的瞬间,物块A的速度大小.
(2)此过程中物块B相对于长木板滑行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有A、B、C三点,现从这三点分别以不同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小球,三个小球均落在斜面上的D点,今测得AB=BC=CD,不计空气阻力,由此可以判断(  )
A.从A、B、C处抛出的三个小球运动时间之比为$\sqrt{3}$:$\sqrt{2}$:1
B.从A、B、C处抛出的三个小球落在斜面上时速度与斜面的夹角相同
C.从A、B、C处抛出的三个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3:2:1
D.从A、B、C处抛出的三个小球距斜面最远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之比为$\sqrt{3}$:$\sqrt{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贵州省高一上学期半期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质点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下列有关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研究车轮的转动时,车轮可当作质点

B.研究月球绕地球运动时,月球可当作质点

C.研究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翻滚动作,跳水运动员可当作质点

D.乒乓球很小,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可当作质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氢原子能级如图所示,当氢原子从n=3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n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氢原子从n=2跃迁到n=l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nm
B.用波长为656nm的光照射,可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则氢原子从n=2跃迁到n=1的能级辐射的光子一定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
C.一群处于n=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
D.用动能为10.4eV的电子去碰撞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不能使氢原子从n=1跃迁到n=2的能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