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不同频率的紫外光分别照射钨和锌的表面而产生光电效应,可得到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随入射光频率v变化的Ek—v图象.已知钨的逸出功是3.28eV,锌的逸出功是3.34eV,若将二者的图线画在同一个坐标中,以实线表示钨、虚线表示锌,能正确反映这一过程的选项是

A

解析试题分析: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知:图像斜率相同。当EK=0时,截止频率。由题意钨的逸出功小于锌的逸出功,因此钨的截止频率小于锌的截止频率,则C、D错误。由光电效应方程知Ek—v图象的纵截距表示-W0,而钨的逸出功小于锌的逸出功,则A正确,B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光电效应方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一个宽度确定的单缝,频率大的光更容易衍射
B.涂有增透膜的照相机镜头看上去呈淡紫色,说明增透膜增强了对淡紫色光的透射
C.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偏振片以减弱玻璃表面反射光进入照相机镜头
D.医院和食堂常用红外线进行杀菌消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谱,这是光的干涉的结果
B.眯着眼睛看发光的灯丝时能观察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偏振现象
C.红光比其它可见光更容易发生衍射,所以警示灯常使用红光
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体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在如图所示的真空管的,光照射到金属钠电极K上,如果有光电子逸出时就会奔向阳极A,从而在电路中形成电流,G表就会偏转。在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中,用某种频率的单色光a照射真空管钠电极K时,电流计G的指针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单色光b照射真空管钠电极K时,电流计G的指针不发生偏转,那么

A.增加b光的强度可能使电流计G的指针发生偏转;
B.用a光照射真空管钠电极K时通过电流计G的电流是由c到d;
C.光电管阴极K有光电子逸出时,如果滑片P向左滑动,则从阴极K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要增大;
D.采用比a光频率更高的光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用绿光照射单缝S时,在光屏P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要得到相邻条纹间距更大的干涉图样,可以

A.增大S1与S2的间距
B.减小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
C.将绿光换为红光
D.将绿光换为紫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吸收光子向外释放电子的现象
B.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C.235U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地球环境的变化,半衰期可能变短
D.据波尔理论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小,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大
E.碘131能自发地进行β衰变,衰变后生成的新物质原子核比碘131原子核多一个质子而少一个中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图是研究光电效应的装置,用一定频率的光束照射金属板K,有粒子逸出,则

A.逸出的粒子是电子 
B.改变光束的频率,金属的逸出功随之改变 
C.减少光束的光强,逸出的粒子初动能减少 
D.减小光束的频率,金属板K可能没有粒子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将双缝干涉实验仪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并选用缝间距d=0.20mm的双缝屏,从仪器注明的规格可知,像屏与双缝屏间的距离L=700mm,然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

(1)已知测量头主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副尺上有50分度.某同学调整手轮后,从测量头的目镜看去,第一次映人眼帘的干涉条纹如图(a)所示,图(a)中的数字是该同学给各暗纹的编号,此时图(b)中游标尺上的读数x1=1.16mm;接着再转动手轮,第二次映入眼帘的干涉条纹如图(a)所示,此时图(b)中游标尺上的读数x2=   mm;
(2)利用上述测量结果,经计算可得两个相邻明纹(或暗纹)间的距离△x=   mm;这种色光的波长λ=       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无影灯是利用光的衍射原理
B.刮胡刀刀片的影子边缘模糊不清是光的衍射现象
C.水的视深比实际深度浅是光的全反射现象
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可以减少反射光的强度
E.光导纤维内芯材料的折射率比外套材料的折射率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