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4:1,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原线圈接如图乙所示的正弦交流电,图中R1为热敏电阻(温度升高时其电阻减小),R为定值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V2的示数为9V
B.原线圈两端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36$\sqrt{2}$sin50πt(V)
C.R1处温度升高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不变
D.变压器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和副线圈的输出功率之比为1:4

分析 由图乙可知交流电压最大值,周期,可由周期求出角速度的值,则可得交流电压u的表达式 u=Umsinωt(V),由变压器原理可得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流之比,输入、输出功率之比,R1处温度升高时,阻值减小,根据负载电阻的变化,可知电流、电压变化.变压器不改变交流的频率.

解答 解:A、原线圈电压的有效值${U}_{1}^{\;}=\frac{36\sqrt{2}}{\sqrt{2}}=36V$,由$\frac{{U}_{1}^{\;}}{{U}_{2}^{\;}}=\frac{{n}_{1}^{\;}}{{n}_{2}^{\;}}$,得${U}_{2}^{\;}=\frac{{n}_{2}^{\;}}{{n}_{1}^{\;}}{U}_{1}^{\;}=\frac{1}{4}×36=9V$,所以电压表${V}_{2}^{\;}$示数为9V,故A正确;
B、由图知T=0.02s,角速度$ω=\frac{2π}{T}=\frac{2π}{0.02}=100πrad/s$,原线圈两端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36\sqrt{2}sin100πt(V)$,故B错误;
C、R1温度升高时,阻值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大,但不会影响输入和输出电压值.故C正确;
D、变压器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和副线圈的输出功率之比为1:1,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 根据图象准确找出已知量,是对学生认图的基本要求,准确掌握理想变压器的特点及电压、电流比与匝数比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一个卫星与中心星体的距离为r,以T表示卫星绕中心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又己知中心星体的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
(1)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中心天体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纸带上打出的某两点间的距离,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打某点时的瞬时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通过实验来研究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动能与势能的变化,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打点计时器、
天平、刻度尺、秒表这些仪器中,本实验必须使用的是打点计时器和刻度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0.今年是唐山地震四十周年纪念,汶川地震八周年纪念,时光穿越灾难,也见证重生,我们在废墟上又建设了美好家园.对于汶川地震,专家普遍认为引发地震的原因是印度板块往北推进,向亚洲板块挤压并不断地向亚洲板块下插入,导致青藏高原迅速上升,并在高原的边缘形成了地震多发的断裂带,其中就包括龙门山断裂带.汶川就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上,这一地震带非常活跃,估计地震的震源就在此.地震时,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我们就称之为地震波.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又称疏密波,其特征是振幅小、周期短、传播速度较快,是推进波,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又称剪切波,其特征是振幅较大、周期较长、传播速度较慢,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面波的传播速度最慢,但其周期最长、振幅最大.因此,是地震引起地面破坏的主要力量.据资料记录,汶川地震发生时,位于成都的某观测站记录的纵波和横波到达的时间相差25s,并测得这两种波的传播速度约为9km/s和4km/s.实验还测得,地震波在几种沉积岩中的波速如表所示:
岩石类型速度(m/s)
湿砂600~800
粘土1200~2500
砂岩1400~4500
对于地震波运动的全面了解,我们还需要理解波的其它性质,比如波的干涉、衍射和共振等现象,科学家们仍在继续努力研究中.我们相信对于地震波了解的越多,人类躲避灾难的能力就越强.请仔细阅读上面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汶川地震中,位于震源上方的震中某中学地震测报组有单摆A与竖直弹簧振子B(如图所示),请判断地震发生时哪一个模型先有明显振动,并简要说明原因;
(2)利用汶川地震中的某些数据,估算成都某观测站离震源的距离;
(3)某次地震中,一列横波由粘土进入湿砂中(设频率不变),试分析说明此列波在哪种地质结构中衍射现象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0.如图为某种质谱议结构的截面示意图.该种质谱仪由加速电场、静电分析仪、磁分析器及收集器组成.分析器中存在着径向的电场,其中圆弧A上每个点的电势都相等,磁分析器中存在一个边长为d正方形区域匀强磁场.离子源不断地发出电荷量为q、质量为m、初速度不计的离子,离子经电压为U的电场加速后,从狭缝S1沿垂直于MS1的方向进入静电分析器,沿圆弧A运动并从狭缝S2射出静电分析器,而后垂直于MS2的方向进入磁场中,最后进入收集器,已知圆孤A的半径为$\frac{d}{2}$,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sqrt{\frac{2mU}{q{d}^{2}}}$,忽略离子的重力、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离子对场的影响和场的边缘效应.求:
(1)离子到达狭缝S1的速度大小;
(2)静电分析器中等势线A上各点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
(3)离子离开磁场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某课题小组利用如图(Ⅰ)所示的装置研究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带定滑轮的木板水平放置,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固定在木块上,接收器固定在木板靠近滑轮的一端.实验过程中接收器通过数据采集器能记录木块从某一位置开始运动的位移x与所对应的时间t.在细绳一端悬挂质量m1=175g的钩码,木块开始运动后开启位移传感器,接收器电源,通过数据采集器处理数据得到如图(Ⅱ)所示$\frac{x}{t}$-t图象中的图线“甲”;保持木块质量不变,减少钩码数量,悬挂钩码质量m2=125g,重复上述实验,得到如图(Ⅱ)所示的图线“乙”,重力加速度取10m/s2,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
(1)开启位移传感器,接收器电源时木块运动的速度为0.2m/s;图线“甲”所对应木块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图线“乙”所对应木块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为1m/s2
(2)木块(含位移传感器)的质量为0.275kg.
(3)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1(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关于电源的电动势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在某电池的电路中每通过2C的电荷量,电池提供的电能是4J,那么这个电池的电动势是0.5 V
B.电源的电动势越大,电源所提供的电能就越多
C.电动势越大,说明非静电力在电源内部从负极向正极移动单位电荷量做功越多
D.电动势越大,说明非静电力在电源内部把正电荷从电源负极移到正极所移动电荷量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在AB、ABC、ABCD、ABCDE四段轨迹上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s、2s、3s、4s,已知方格的边长为2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m/s
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frac{\sqrt{5}}{2}$m/s
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
D.物体在ABCDE段平均速度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