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如图所示,在直线MN的上方区域中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一个带电粒子垂直于磁场从a点进入磁场,从b点离开磁场,已知带电粒子的电量为q,质量为m,从a点进入磁场的速度与MN的夹角为θ弧度,则(  )
A.粒子带正电,它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frac{2mθ}{Bq}$
B.粒子带正电,它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frac{2m(π-θ)}{Bq}$
C.粒子带负电,它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frac{2mθ}{Bq}$
D.粒子带负电,它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frac{2m(π-θ)}{Bq}$

分析 根据粒子的偏转方向利用左手定则可确定粒子的电性;再根据几何关系进行分析确定粒子转过的圆心角,再根据周期公式即可求得它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解答 解:由图可知,粒子顺时针偏转,则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粒子带正电;
由几何关系可知,粒子在磁场中转过的圆心角为2π-2θ,转动周期T=$\frac{2πm}{Bq}$,故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t=$\frac{2π-2θ}{2π}T$=$\frac{2m(π-θ)}{Bq}$;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转动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几何关系,同时掌握半径公式和周期公式的应用,从而求解运动规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如果汤姆孙的枣糕模型成立,用α粒子“轰击”单原子厚度的金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子的吸引力会使α粒子产生很大的偏转
B.两侧正电荷对α粒子的库仑斥力有相当一部分相互抵消,使α粒子偏转的库仑力合力不会很大
C.电子的质量很小,就算碰到,也不会引起α粒子明显的偏转
D.两侧正电荷对α粒子的库仑力合力会很大,导致α粒子产生很大的偏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质量为m的物体,在距地面h高处以$\frac{g}{3}$的加速度由静止竖直下落到地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frac{1}{3}$mghB.物体的重力做功$\frac{1}{3}$mgh
C.物体的机械能减少$\frac{1}{3}$mghD.物体的动能增加$\frac{1}{3}$m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如图所示,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物体用细线相连,在大小恒定的拉力F作用下,先沿水平面,再沿斜面(斜面与水平面成θ角),最后竖直向上运动.则在这三个阶段的运动中,细线上张力的大小情况是(  )
A.由大变小
B.由小变大
C.始终不变
D.在水平面上时,细线张力=$\frac{m_1}{{{m_1}+{m_2}}}$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列车沿一段平直的铁道匀加速行驶,在50s的时间内速度由5m/s增加到15m/s.
(1)求列车的加速度大小.
(2)列车在着50s内发生的位移大小.
(3)若列车的质量为1.0×106kg,求列车所受的合力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质量mA=2kg的木块A置于足够长的质量mB=1kg的木板B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B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开始时A、B均处于静止状态,现从t=0时起给A施加一大小为F=2t(N).方向水平向右的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假定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t=1.5s时木板B开始相对地面滑动B.木板B的加速度最大值为1m/s2
C.t=2s时木板相对于木板B开始滑动D.t=3s时木板相对于木板B开始滑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所示,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水平放置一块均匀薄铅板,一个带电粒子进入匀强磁场,图中半径为R1和R2的圆弧是粒子垂直穿过铅板的轨迹,若穿越铅板的过程中粒子电量不变,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带正电,轨迹半径由R1变为R2B.粒子带正电,轨迹半径由R2变为R1
C.粒子带负电,轨迹半径由R1变为R2D.粒子带负电,轨迹半径由R2变为R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某同学用图示装置研究弹性正碰.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弹性小球1和2,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实验主要步骤如下: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
第一步:先将木板竖直固定于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且板面与纸面垂直,在木板上记下置于C点小球的位置O,然后将木板向右平移适当的距离,并固定.
第二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撞在木板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二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四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到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回答下列问题:
(1)若C点到木板的距离为x,小球落点到O点的距离为y,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x$\sqrt{\frac{g}{2y}}$;
(2)上述实验中,P点是实验的第二步中小球1的的平均位置,N点是小球1与小球2碰撞后小球1落点的平均位置,M点是小球2落点的平均位置.
(3)若满足条件$\frac{1}{\sqrt{OP}}$=$\frac{1}{\sqrt{OM}}$-$\frac{1}{\sqrt{ON}}$(用测量量表示),则两小球发生的碰撞是弹性正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在校本课中,一学习小组要测量某干电池组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实验室中有如下器材:
待测电池组(E约为3V,r约为2Ω)
电阻箱R(0~9999Ω)
定值电阻R0=8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学生根据实验设计方案,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但发现在实验中调整电阻箱阻值时,电压表的示数U变化不大,则应对实验设计做适当调整,请画出调整后的实验电路图.
(2)同学们通过多次调整电阻箱的阻值R,记录了多组R和U的数据,并做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且图象是一条直线,学生通过图象数据计算得出,电动势E为3.1V,内电阻r为2.0Ω,则图象中的P、Q两点的坐标数值分别为0.32、-0.10(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