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1)在建筑砂石料产地或粮库常将颗粒输送到高处落下在水平地面自然堆积成圆锥,其示意图如图所示;表格记录了一次在实验室中用干砂子模拟砂堆所测量的数据,表格中H为圆锥高度,L为圆锥底部直径.
 
H(cm)4810121420
L(cm)5050506070100
试简要解释数据表格所反映的物理现象并求砂子间的平均摩擦因数.
(2)现需将总体积为V且颗粒间摩擦因素为μ的砂子在水平平整场地中自然堆放,写出砂堆所需底部最小面积 Smin的表达式.(圆锥体积公式$\frac{1}{3}$πr2h )

分析 (1)当S一定,H增加时,最外面的颗粒受静摩擦力增加,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H将不能增加,考虑临界情况;
(2)对最外面的颗粒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最大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

解答 解:(1)H<10cm时,底部圆直径未见变化,沙堆的倾角不断增加,反映了漏下的沙子在表面上的堆积而没有整体下滑,说明倾角过小,处于表面层的沙子满足tanα<μ的关系;
H>10cm阶段,底部圆直径与沙堆高度成正比,说明沙堆倾角保持不变,漏下的沙子沿着表面向下滑动,表面的沙子满足:tan>μ,沙石间动摩擦因数μ基本不变,沙堆倾角将维持在最大角αm
考虑恰好不滑动的临界情况,表面沙石受重力、支持力和最大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有:
mgsinα=μmgcosα
解得:μ=tanα=$\frac{H}{\frac{L}{2}}=\frac{12}{\frac{1}{2}×60}=0.4$;
(2)当动摩擦因数为μ时,最大静摩擦力等于重力的下滑分力,有:
mgsinα=μmgcosα
解得:μ=tanα
结合几何关系,有:
tanα=$\frac{H}{\frac{1}{2}L}=\frac{2H}{L}$    ①
故最大面积为:V=$\frac{1}{3}{S}_{min}H=\frac{1}{3}×π{(\frac{L}{2})}^{2}×H$=$\frac{π{L}^{2}H}{12}$  ②
联立解得:
${S}_{min}=\root{3}{\frac{36π{V}^{2}}{{μ}^{2}}}$
答:砂子间的平均摩擦因数为0.4;
(2)砂堆所需底部最小面积 Smin的表达式为${S}_{min}=\root{3}{\frac{36π{V}^{2}}{{μ}^{2}}}$.

点评 本题是临界态的平衡问题,关键是明确沙堆体积不能无限增加的原因,要考虑临界情况,对最外层的沙石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
共点力平衡的处理方法
(1)三力平衡的基本解题方法
①力的合成、分解法:即分析物体的受力,把某两个力进行合成,将三力转化为二力,构成一对平衡力,二是把重力按实际效果进行分解,将三力转化为四力,构成两对平衡力.
②相似三角形法:利用矢量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的关系,建立方程求解力的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往往能收到简捷的效果.
(2)多力平衡的基本解题方法:正交分解法
利用正交分解方法解体的一般步骤:
①明确研究对象;
②进行受力分析;
③建立直角坐标系,建立坐标系的原则是让尽可能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力正交分解;
④x方向,y方向分别列平衡方程求解.
注意:求解平衡问题关键在于对物体正确的受力分析,不能多力,也不能少力,对于三力平衡,如果是特殊角度,一般采用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非特殊角,可采用相似三角形法求解,对于多力平衡,一般采用正交分解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通过α粒子的散射实验验证了在原子核内存在质子
B.铀核($\left.\begin{array}{l}{238}\\{92}\end{array}\right.$U)衰变为铅核($\left.\begin{array}{l}{206}\\{82}\end{array}\right.$U)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C.铀核($\left.\begin{array}{l}{238}\\{92}\end{array}\right.$U)衰变成新核和α粒子,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铀核的结合能
D.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E.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其质量亏损所对应的能量等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所示,一单匝矩形金属线圈ABCD在匀强磁场中绕转轴OO′匀速转动.转轴OO′过AD边和BC边的中点.若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Φ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以表示为Φ=0.1cos20πt(Wb),时间t的单位为s.已知矩形线圈电阻为2.0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位置时线圈中的电流最大
B.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最大值为0.1$\sqrt{2}$Wb
C.在任意1s时间内,线圈中电流的方向改变10次
D.线圈中电流的有效值为$\frac{π}{\sqrt{2}}$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两个小球用长为l的轻质细线连接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圆环上.已知圆环半径为l,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平衡时细线受到的拉力大小为(  )
A.mgB.$\sqrt{3}$mgC.$\frac{\sqrt{3}}{3}$mgD.$\frac{2\sqrt{3}}{3}$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利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和目的地的直线距离为9km,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用了5分钟,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值增加了15km,当他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150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  )
A.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瞬时速度是108 km/h
B.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80 km/h
C.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率是108 km/h
D.经过路标时的瞬时速度是150 km/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一固定斜面上,当斜面倾角为30°时,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对物体施加一大小为F的水平向右的恒力,物体可沿斜面匀速向上滑行.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斜面倾角增大并超过某一临界角θ0时,不论水平恒力F多大,都不能使物体沿斜面向上滑行,试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这一临界角θ0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Ek表示动能,Ep表示势能,h表示物体下落的高度,以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所示,质量m=0.10kg的靶盒B位于光滑水平导轨上,开始时静止在O点,在O点右侧有范围很广的“相互作用区域”,如图中的虚线区域.当靶盒B进入相互作用区域时便有向左的水平恒力F=50N作用.在P处有一固定的手枪A,它可根据需要瞄准靶盒每次发射一颗水平速度V0=100m/s、质量同样为m=0.10kg的子弹,当子弹打入靶盒B后,便留在盒内,碰撞时间极短.若每当靶盒B停在或到达O点时,就有一颗子弹进入靶盒B内,求:
(1)当第一颗子弹进入靶盒B后,靶盒B离开O点的最大距离;
(2)求第三颗子弹进入靶盒B到第四颗子弹进入靶盒B的时间间隔;
(3)从初始时刻到第n颗子弹恰好与靶盒相对静止时,子弹与靶盒组成的系统所产生的内能为多少?(不考虑手枪发射子弹时产生的内能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水星或金星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称为“行星凌日”.已知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天,若将水星、金星和地球的公转轨道视为同一平面内的圆轨道,理论计算得到水星相邻两次凌日的时间间隔为116天,金星相邻两次凌日的时间间隔为584天,则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地球的公转周期大约是水星的2倍
B.地球的公转周期大约是金星的1.6倍
C.金星的轨道半径大约是水星的3倍
D.实际上水星、金星和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存在一定的夹角,所以水星或金星相邻两次凌日的实际时间间隔均大于题干所给数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