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一弹丸在飞行到距离地面5 m高时仅有水平速度v=2 m/s,爆炸成为甲、乙两块水平飞出,甲、乙的质量比为3∶1,不计质量损失,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下列图中两块弹片飞行的轨迹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物理学思想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关系的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 在伽利略之前的学者总是通过思辨性的论战决定谁是谁非,是他首先采用了以实验验证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
C. 力学中将物体看成质点运用了理想化模型法
D. 当物体的运动时间△t趋近于0时,△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时速度运用等效替代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由F=ma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
B. 由m=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合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
C. 由a=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
D. 由m=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到的合力而求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动摩擦因数μ=0.2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2kg的小球,小球与水平轻弹簧及与竖直方向成θ=45°角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相连,此时小球处于静止平衡状态,且水平面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取g=10m/s2,且小球与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则当剪断轻绳的瞬间,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此时轻弹簧的弹力大小为20N
B. 地面对小球的作用力大于20 N
C. 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方向向左
D. 若剪断弹簧,则剪断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缝衍射实验中,缝越宽,条纹越亮,衍射现象越明显
B.光纤通信,医用纤维式内窥镜都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
C.机械波传播过程中,某质点在一个周期内向前移动一个波长的距离
D.地球上的人看来,接近光速运动的飞船中的时钟变快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质量为M的均匀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块左右两侧各有一位拿着完全相同步枪和子弹的射击手.首先左侧射手开枪,子弹水平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1,然后右侧射手开枪,子弹水平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2,如图所示,设子弹均未射穿木块,且两颗子弹与木块之间的作用力大小均相同.当两颗子弹均相对于木块静止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木块静止, d1=d2
B. 木块向右运动, d12
C. 木块静止, d1<d2
D. 木块向左运动, d1=d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BC是半径为R=1m的圆弧形光滑且绝缘的轨道,位于竖直平面内,其下端与水平绝缘轨道平滑连接,整个轨道处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为E=2.0×10+4N/C,今有一质量为m=1kg、带正电q=1.0×10﹣4C的小滑块,(体积很小可视为质点),从C点由静止释放,滑到水平轨道上的A点时速度减为零.若已知滑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求:
(1)滑块通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
(2)滑块通过B点时圆轨道B点受到的压力大小;
(3)水平轨道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分)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凹槽A,中央放一小物块B,物块与左右两边槽壁的距离如图所示,L为1.0m,凹槽与物块的质量均为m,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05,开始时物块静止,凹槽以v0=5m/s初速度向右运动,设物块与凹槽槽壁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且碰撞时间不计。g取10m/s2。求:( )
(1)物块与凹槽相对静止时的共同速度;
(2)从凹槽开始运动到两者相对静止物块与右侧槽壁碰撞的次数;
(3)从凹槽开始运动到两者刚相对静止所经历的时间及该时间内凹槽运动的位移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S,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若( ).
A. 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大
B. 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小
C. 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变小
D. 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