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E=$\frac{F}{q}$是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是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场强由电场本身决定,与F和q无关
B.由φ=$\frac{{E}_{P}}{q}$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势φ与q成反比
C.由Uab=E•d可知匀强电场中任意两点a、b间距离越大,则两点间电势差也一定越大
D.E=$\frac{kQ}{{r}^{2}}$是真空中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E与Q成正比,与r的平方成反比,其中Q为场源电荷

分析 所谓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比值法定义的基本特点是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变.由Uab=E•d中d是匀强电场中沿电场线方向的两点a、b间距离;

解答 解:A、E=$\frac{F}{q}$是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是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场强由电场本身决定,与F和q无关.故A正确;
B、φ=$\frac{{E}_{p}}{q}$是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的定义式,是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电势由电场本身决定,与F和q无关.故B错误;
C、由Uab=E•d可知匀强电场中沿电场线方向的两点a、b间距离越大,则两点间电势差也一定越大.并不是任意两点间距离大,电势差就大;故C错误;
D、E=$\frac{KQ}{{r}^{2}}$是真空中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E与Q成正比,与r的平方成反比.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理解比值定义法的特点:被定义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质的最本质的属性,它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气筒打气需外力做功,是因为分子间的斥力作用
B.温度升高,布朗运动显著,说明悬浮颗粒的分子运动剧烈
C.相同质量的0℃水的分子势能比0℃冰的分子势能大
D.若把氢气和氧气看作理想气体,则具有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和相同温度的氢气和氧气具有相等的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地面上静止的物体,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运动了一段时间后.撒去拉力,物体经过相同的时间落回地面,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在撒去拉力时速度大小与落地速度大小之比为1:2,物体所受拉力与其重力之比为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一辆汽车正以20m/s的速度行驶,因发生紧急情况关闭油门刹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m/s2,问:
(1)刹车6s内滑行的距离
(2)从开始刹车到汽车位移为32m时所经历的时间.
(3)停止前1.5s内汽车滑行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一匀强电场的电场场强为50N/C,在同一条电场线上有A、B两点,把质量为2×10-9kg,带电量为-3×lO-9C的微粒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了1.5×10-7J的正功,则A,B两点间的电势着UAB=-50V;A、B两点间距离为d=1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向东的力F1单独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为a1;向北的力F2单独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为a2.则F1和F2同时作用在该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  )
A.大小为a1-a2B.大小为$\sqrt{{{a}_{1}}^{2}+{{a}_{2}}^{2}}$
C.方向为东偏北arctan $\frac{a_2}{a_1}$D.方向为与较大的力同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由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A和B放在足够长的木板上,A、B及木板均处于静止状态,物体A和B的质量关系为mA<mB.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拉动木板,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木板光滑,由于A的惯性较小,A、B间的距离将增大
B.若木板粗糙,由于A的惯性较小,A、B间的距离将减小
C.若木板粗糙,A、B间的距离一定保持不变
D.若木板粗糙,A、B间距离可能不变也可能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若两颗人造卫星a和b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单,且a、b在运动过程中仅受地球万有引力的作用,a、b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周期分别为T1、T2,则(  )
A.$\frac{{v}_{1}}{{v}_{2}}=(\frac{{T}_{2}}{{T}_{1}})^{\frac{1}{3}}$B.$\frac{{v}_{1}}{{v}_{2}}$=$\frac{{T}_{2}}{{T}_{1}}$
C.$\frac{{v}_{1}}{{v}_{2}}$=($\frac{{T}_{1}}{{T}_{2}}$)${\;}^{\frac{1}{3}}$D.$\frac{{v}_{1}}{{v}_{2}}$=($\frac{{T}_{2}}{{T}_{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滑雪运动可抽象为物体在斜坡上的平抛运动.如图所示,设可视为质点的滑雪运动员,从斜坡顶端O处,以初速度v0水平滑出,在运动过程中恰好通过P点,OP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则滑雪运动员到达P点时的动能与滑出时的动能比值为(不计空气阻力,sin37°=0.6,cos37°=0.8)(  )
A.$\frac{4}{3}$B.$\frac{3}{4}$C.$\frac{13}{4}$D.$\frac{4}{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