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某同学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红光的波长,他将测量头的分划板的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设为x1,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的中心对齐,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设x2.则相邻亮纹的间距Δx的计算式为Δx      (用x1 x2表示),代入数据求得Δx     mm.若双缝间距,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则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    m。

 

【答案】

、2.310、6.6×10-7    

【解析】

试题分析: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等于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需估读.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推导波长的表达式,并求出波长的大小.

解:相邻亮纹的间距Δx的计算式为Δx

图甲中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2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32.0mm=0.320mm,所以最终读数为2.320mm.

图乙中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13.5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37.0mm=0.370mm,所以最终读数为13.870mm.

.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得,.代入数据得,λ=6.6×10-7m=6.6×102nm.

考点: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以及知道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利用双缝干涉实验仪测量光的波长,按要求将仪器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甲所示),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

(1)某同学调整手轮后,从测量头的目镜看去,第一次映入眼帘的干涉条纹如图乙(a)所示,图中数字是该同学给各亮纹的编号,在测量头上的读数为x1;接着再转动手轮,映入眼帘的干涉条纹如图乙(b)所示,此时测量头上的读数为x2.已知双缝间距为d,光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L.利用以上数据,可计算出相邻亮纹间的距离△x=
x2-x1
6
x2-x1
6
,该单色光的波长λ=
d(x2-x1)
6L
d(x2-x1)
6L
.(用d、L、x1、x2表示)
(2)该同学利用此装置进一步研究光的干涉现象,提出下列几种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B
B

A.增加光屏与双缝的距离,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B.将滤光片由蓝色换成红色,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去掉滤光片,干涉现象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某同学利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测定红光的波长,已知双缝间距d=0.20mm,双缝到屏的距离L=700mm,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一亮条纹的中心对齐,并将该条纹记为第一亮条纹,其示数如图1所示,此时的示数为
 
mm.然后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五亮条纹的中心对齐,测出第五亮条纹与第一亮条纹的中心线间距离为9.240mm.由以上数据可求得该红光的波长为
 
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在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的实验中,把量程Ig=300μA,内阻约为100Ω的电流表G改装成电压表.
①采用如图2所示的电路测电流表G的内阻Rg,可选用器材有:
A.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Ω;
B.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9.9Ω;
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0Ω;
D.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kΩ;
E.电源,电动势约为2V,内阻很小;
F.电源,电动势约为6V,内阻很小;
G.开关、导线若干.
为提高测量精度,在上述可供选择的器材中,可变电阻R1应该选择
 
;可变电阻R2应该选择
 
;电源E应该选择
 
.(填入选用器材的字母代号)
②测电流表G内阻Rg的实验步骤如下:
a.连接电路,将可变电阻R1调到最大;
b.断开S2,闭合S1,调节可变电阻R1使电流表G满偏;
c.闭合S2,调节可变电阻R2使电流表G半偏,此时可以认为电流表G的内阻Rg=R2
设电流表G内阻Rg的测量值为R,真实值为R,则R
 
R.(填“大于”、“小于”或“相等”)
③若测得Rg=105.0Ω,现串联一个9895.0Ω的电阻将它改装成电压表,用它来测量电压,电流表表盘指针位置如图3所示,则此时所测量的电压的值应是
 
V.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精英家教网(1)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请按照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某同学用双缝干涉装置来测量红光的波长.实验时,若经粗调后透过测量头上的目镜观察,看不到明暗相间的条纹,只看到一片亮区,造成这种情况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②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相邻亮纹的间距△x为
 
mm.
③为增加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可采取
 
 
的方法.
(2)用半径相同的小球1和小球2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认为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精英家教网
步骤2: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1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P、N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①在上述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1的质量一定大于球2的质量,小球1的半径可以大于小球2的半径
    B.将小球静止放置在轨道末端看小球是否滚动来检测斜槽轨道末端是否水平
    C.小球在斜槽上的释放点应该越高越好,可样碰前的速度大,测量误差会小
    D.复写纸铺在白纸的上面,实验过程中复写纸可以随时拿起看印迹是否清晰并进行移动
②以下提供的器材中,本实验必需的有
    A.刻度尺       B.游标卡尺            C.天平          D.秒表
③设球1的质量为m1,球2的质量为m2,MP的长度为l1,ON的长度为l2,则本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
 
,即说明两球碰撞遵守动量守恒定律.
④完成实验后,实验小组对上述装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变:
精英家教网
(I)在木板表面先后钉上白纸和复写纸,并将木板竖直立于靠近槽口处,使小球A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C由静止释放,撞到木板并在白纸上留下痕迹O;
(II)将木板向右平移适当的距离固定,再使小球A从原固定点C由静止释放,撞到木板上得到痕迹P;
(III)把半径相同的小球B 静止放在斜槽轨道水平段的最右端,让小球A仍从原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与小球B 相碰后,两球撞在木板上得到痕迹 M和 N;
(IV)用刻度尺测量纸上O点到M、P、N 三点的距离分别为y1、y2、y3.请你写出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来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
 
.(小球A、B的质量分别为m1、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2-2013学年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填空题

某同学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红光的波长,他将测量头的分划板的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设为x1,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的中心对齐,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设x2.则相邻亮纹的间距Δx的计算式为Δx      (用x1 x2表示),代入数据求得Δx     mm.若双缝间距,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则求得所测红光波长为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