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图甲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_____

A.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C.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D.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2)下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FG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AB=4.22cmxBC=4.65cmxCD=5.08cmxDE=5.49cmxEF=5.91cmxFG=6.34cm.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_____m/s2,打下D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D=_____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1C 20.42 0.53

【解析】1)实验前要平衡摩擦力,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清推小车使小车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故选C

2)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0.02=0.1s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可知,加速度为:

≈0.42m/s2

D点的速度等于CE间的平均速度,打D点的速度为:

≈0.53m/s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为了测定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他用测速仪研究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装置如图甲所示.他使木块以初速度v04 m/s的速度沿倾角θ30°的斜面上滑紧接着下滑至出发点,并同时开始记录数据,结果电脑只绘出了木块从开始上滑至最高点的vt图线如图乙所示.g10 m/s2.求:

(1)上滑过程中的加速度的大小a1

(2)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木块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质量m1=0.3kg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长L=15m,现有质量m2=0.2kg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0=2m/s从左端滑上小车,最后在车面上某处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5,取g=10m/s2.求

1)物块在车面上滑行的时间t

2)要使物块不从小车右端滑出,物块滑上小车左端的速度v0不超过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地球同一轨道平面上的三颗不同的人造卫星,关于各物理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v=,可知vAvBvC

B.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FAFBFC

C. 角速度ωAωBωC

D. 向心加速度aAaB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宏观概念中,哪些是量子化( )

A. 物体的长度B. 人的个数C. 物体的动能D. 物体所受的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平静湖面岸边的垂钓者,眼睛恰好位于岸边P点正上方0.9 m的高度处,浮标QP点1.2 m远,鱼饵灯M在浮标正前方1.8 m处的水下,垂钓者发现鱼饵灯刚好被浮标挡住,已知水的折射率n,求:

(1)鱼饵灯离水面的深度;

(2)若鱼饵灯缓慢竖直上浮,当它离水面多深时,鱼饵灯发出的光恰好无法从水面PQ间射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中科院院士路甬详说,量子论和相对论己经共同成为20世纪人类科技文明的基石,也从哲学上根本改变了人们关于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的认识。这表明量子论和相对论

A. 是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革命理论

B. 其价值包含科技和社会思想的解放

C. 奠定20世纪现代科技的理论基础

D. 主要历史价值是促进了哲学的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艘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3 m/s,一条河宽60 m,河水流速为4 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船在这条河中运动的最大速度是5 m/sB.小船在这条河中运动的最小速度是3 m/s

C.小船渡过这条河的最短时间是20 sD.小船渡过这条河的最小距离是60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光滑水平面上动能为E0、动量大小为p0的小钢球1与静止小钢球2发生碰撞,碰撞前后球1的运动方向相反,将碰撞后球1的动能和动量大小分别记为E1p1,球2的动能和动量大小分别记为E2p2,则必有(  )

A. E1<E0B. p2>p0C. E2>E0D. p1>p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