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
B.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从红光改为紫光,则相邻亮条纹间距一定变大.
C.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D.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理论,光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观察到的光速比二者相互远离时观察到的光速大.

分析 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全息照相利用了频率相同的激光进行光的干涉现象;偏振片目的是减弱反射光的透射;
条纹间距公式$△x=\frac{L}{d}λ$;光速不变原理是指出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的大小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解答 解:A、均匀变化的电场(磁场)产生恒定的磁(电)场,故A错误;
B、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红光改为紫色光,根据条纹间距公式$△x=\frac{L}{d}λ$,波长变短,故则干涉条纹间距变窄,故B错误;
C、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故C正确;
D、根据光速不变原理,可知,不管光源与观察者是否存在相对运动,观察者观察到的光速是不变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全息照相、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双缝干涉、光速不变原理等;知识点多,难度小,关键是多看书,记住相关知识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所示,一列沿负x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图示时刻为t=0时刻的波动图象,a、b、c、d、e分别是xa=2m,xb=4m,xc=6m,xd=7m,xe=9m处的五个质点,已知波的传播速度为2m/s,则在第2秒内回复力做功相同的两个质点是(  )
A.a和bB.b和cC.c和dD.d和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物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粗糙曲面AB固定在水平面上,其与水平面相切于B点,P为光电计时器的光电门,实验时将带有遮光条的小物块m从曲面AB上的某点自由释放,小物块通过光电门P后停在水平面上某点C.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其读数d=0.375 cm;
(2)为了测量动摩擦因数,除遮光条宽度d及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时间t,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其符号是光电门P与C点之间的距离s,动摩擦因数μ=$\frac{{d}^{2}}{2gs{t}^{2}}$(用测量的量表示);
(3)改变小物块释放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后,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可采用图象法即通过画出较合理的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你认为应该建立的坐标系为:纵坐标用物理量s,横坐标用物理量$\frac{1}{{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绿色”能源,在有光照时,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在没有光照时,可以视为一个电学器件.某实验小组决定探究一个太阳能电池在没有光照时(没有储存电能)的伏安特性.所用的器材包括:太阳能电池,电源E,电流表A,电压表V,滑动变阻器R,开关S及导线若干.
(1)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请将图1连成一个完整的实验电路图.
(2)该实验小组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描点绘出了如图2的I-U图象.由图可知,当电压为2.80V时,太阳能电池的电阻约为1×103Ω.(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3)该实验小组在另一实验中用一强光照射太阳能电池,使该太阳能电池获得电能,为了测出该电池此时的电动势和内阻,该小组同学决定先用欧姆表进行粗测,再设计合理的电路图.你认为该小组同学的做法合理吗?为什么?不能,因为多用电表的欧姆挡自带电源,使用时必须与外电路断开,因此不能测电源内阻.
(4)该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电路图,调节滑动变阻器,通过测量得到该电池的U-I曲线a,再减小实验中光的强度,用一弱光重复实验,测得U-I曲线b,见图4.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某值时,若曲线a的路端电压为1.5V.则滑动变阻器的测量电阻为7.1×103Ω,
曲线b外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6.8×10-5W(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探月工程三期飞行试验器于2014年100月24日2时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试验器飞抵距月球6万千米附近进入月球引力影响区,开始在月球近旁转向飞行,最终进入距月球表面h=200km的圆形工作轨道.设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飞行试验器在工作轨道上的绕行速度为R$\sqrt{\frac{R}{R+h}}$
B.飞行试验器工作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为($\frac{R}{R+h}$)2g
C.飞行试验器绕月球运行的周期为2π$\sqrt{\frac{R}{g}}$
D.月球的平均密度为$\frac{3g}{4πG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理论,他假设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大胆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如电子、质子等),他认为粒子的动量p与波的波长λ之间遵从关系:λ=$\frac{h}{p}$(h为普朗克常量),这一假说后来在一系列实验中得到了证实.如图甲所示,在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中,将电子垂直射向两个紧靠的平行狭缝(电子发射端到两狭缝距离相等),在缝后放上一个安装有电子侦测器的屏幕(屏幕上的O点位于两狭缝中心对称轴的正后方,图中未画出),电子打到探测器上会在屏幕上出现亮点.在实验中,以速率v0发射电子,开始时,屏幕上出现没有规律的亮点,但是当大量的电子到达屏幕之后,发现屏幕上不同位置出现亮点的概率并不相同,且沿垂直双缝方向呈现出间隔分布,如图乙所示.这种间隔分布类似于光的干涉中出现的明暗相间的条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速率2v0发射电子,重复实验,O点可能处在暗条纹上
B.以速率2v0发射电子,重复实验,所形成的条纹间距会变小
C.若将两个狭缝沿垂直缝的方向移动一段很小的距离(不改变狭缝和屏幕间的距离),重复实验,如果屏幕上仍有间隔的条纹分布,则O点一定处在暗条纹上
D.若将两个狭缝沿垂直缝的方向移动一段很小的距离(不改变狭缝和屏幕间的距离),重复实验,如果屏幕上仍有间隔的条纹分布,则O点一定处在明条纹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夸父”计划是我国继“嫦娥”计划之后于2003年提出的又一重大空间计划,目前理论论证早已通过,已处于筹备实施阶段.“夸父”计划原理简化如图所示,它由三颗卫星组成:始终处于日地连线上的A卫星,长年累月地远距离观测地球;位于同一个极地轨道并始终关于地心对称的两颗卫星B1和B2,近距离观测地球不间断.这三颗卫星构成对地球观测的立体网络,实时观测和预报地球磁层变化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关于这三颗卫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星的向心力由地球和太阳对它引力的合力提供
B.A星从地球上发射的速度不会超过第二宇宙速度
C.B1和B2两颗卫星在稀薄气体阻力作用下轨道会降低,动能会增大
D.如果B1和B2的周期是6小时,则它们每天经过赤道共16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所示,一压缩的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滑块相接触但不连接,滑块质量为m,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A点左侧地面光滑,AB的长度为5R,现将滑块由静止释放,滑块运动到A点时弹簧恢复原长,以后继续向B点滑行,并滑上光滑的半径为R的$\frac{1}{4}$光滑圆弧BC,在C点正上方有一离C点高度也为R的旋转平台,沿平台直径方向开有两个离轴心距离相等的小孔P、Q,旋转时两孔均能达到C点的正上方.若滑块滑过C点后进入P孔,又恰能从Q孔落下,已知物体通过B点时对地面的压力为9mg.求:
(1)滑块通过B点时的速度vB
(2)弹簧释放的弹性势能Ep
(3)平台转动的角速度ω应满足什么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物体从坐标原点出发做直线运动,它的v-t图象如图所示,规定向东方向为坐标轴正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第1s加速,第2s减速,一直向东运动
B.物体第1s加速,第2s减速,最后停在坐标原点
C.物体第1s向东,第2s向西,最后停在坐标原点
D.物体第1s向东,第2s向西,最后停在坐标原点以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