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如图甲所示,半径R=0.4m的光滑半圆形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内,圆形轨道的最低点与水平面相切,轻弹簧的左端固定,右端与质量m=1kg的物块接触(无栓接),将物块向左压缩弹簧至A点后,由静止释放,弹簧将物块弹出后,物块向右运动至B点前已经与弹簧脱离,并沿圆弧轨道恰好能通过最高点C点.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μ随离A点的距离L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A、B两点间距L=2m,取g=10m/s2.求:
(1)物块到C端的速度的大小;
(2)物块经过圆弧轨道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物块释放前弹簧的弹性势能.

分析 (1)根据向心力公式可求得最高点C点的速度;
(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求得B点的速度,再根据向心力公式可求得压力大小;
(3)根据图象的性质可求出平均摩擦力,再根据功能关系可求出弹簧的弹性势能.

解答 解:(1)物块恰好通过最高点C可知    $mg=m\frac{v_C^2}{R}$
解得${v}_{C}=\sqrt{gR}=\sqrt{10×0.4}=2m/s$
(2)物块从B到C机械能守恒    $\frac{1}{2}mv_C^2+mg×2R=\frac{1}{2}mv_B^2$
解得  ${v_B}=\sqrt{20}m/s$
物块过B点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_N}-mg=m\frac{v_B^2}{R}$
解得  FN=60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块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F_N}^′=60N$,方向竖直向下   
 (3)因为动摩擦因数与物块位移成线性关系,所以物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位移也成线性关系,故物块由A到B过程中,平均摩擦力为 
   $\overline{f}=\frac{0.25mg+0.75mg}{2}$=$\frac{1}{2}$mg
物块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W}_{f}=\overline{f}×L$=10J
物块从A到C过程功能关系${W}_{f}={E}_{P}-mg•2R-\frac{1}{2}m{v}_{c}^{2}$
解得弹簧的弹性势能  EP=20J
答:(1)物块到C端的速度的大小为2m/s
(2)物块经过圆弧轨道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60N; 方向竖直向下;
(3)物块释放前弹簧的弹性势能为20J.

点评 本题考查功能关系的应用以及向心力公式的应用,要注意明确图象的性质,能通过图象求解平均摩擦力大小,从而求出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如图所示,一根细绳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两端分别系住A、B两物体,其质量M都为2kg,使A、B静止于同一高度,离地高度h为1m,现轻轻的放一质量为1kg的小物体C到A上且粘连,重力加速度g取10m/s2,设绳足够长,绳与滑轮的质量不计,A、B、C都可视为质点.
(1)在没有加C物体到A上时,求绳中拉力的大小;
(2)当A物体在C的影响下由静止释放到落地时,求A、B、C所组成的系统重力势能减少量;
(3)当A物体由静止释放到落地时,求B物体此刻速度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如图所示,高度相同、底边等长的光滑斜面和光滑曲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和B分别从两个面的顶端由静止滑向底端,则(  )
A.到达底端时两球的动能相等B.到达底端时两球重力的功率相等
C.下滑过程两球重力所做的功不等D.下滑不同高度时两球的机械能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上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
A.$\frac{{m}_{1}g}{{k}_{1}}$B.$\frac{{m}_{1}g}{{k}_{1}}$+$\frac{{m}_{2}g}{{k}_{2}}$C.$\frac{{m}_{1}g}{{k}_{1}}$+$\frac{{m}_{1}g}{{k}_{2}}$D.$\frac{{(m}_{1}{+m}_{2})g}{{k}_{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g”的实验中:
(1)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
A.要保证摆球始终在同一竖直面内摆动
B.为了便于计时观察,单摆的摆角应尽量大一些
C.测量摆长时,用刻度尺量出从悬点到摆球下端点间的距离
D.测量周期时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处时开始计时,当摆球再次通过平衡位置处时结束计时,秒表读数表示单摆的周期
(2)下表是一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
 组次 1 2 3 4 5 6
 摆长l/m 0.500 0.600 0.700 0.800 1.000 1.200
 周期平方T2/s2 2.02 2.40 2.80 3.22 4.60 4.80
①上述数据中第5组肯定有错误,根据这些数据,在坐标图中作出l-T2图象;
②利用图象,求出当地重力加速度值g为9.86m/s2.(π2=9.86,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2.如图所示,由运载火箭将飞船送入近地点为A、远地点为B的椭圆轨道上,A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1,飞船飞行五圈后进行变轨,进入预定圆轨道在预定圆轨道上飞行N圈所用时间为t.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求:
(1)飞船在A点的加速度大小aA
(2)远地点B距地面的高度h2
(3)沿着椭圆轨道从A到B的时间t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下面为某同学用单摆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部分操作.
(1)为了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应选用下列所给器材中的哪些?将所选用的器材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横线上.
A.长1m左右的细绳           
B.长30m左右的细绳
C.直径2cm的铅球            
D.直径2cm的木球
E.秒表                       
F.时钟
G.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    
H.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
所选择的器材是ACEG.
(2)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直径,读数如图1所示,读数为20.30mm.

(3)测出单摆偏角小于5°时完成n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线长为L,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直径为d.用上述测得的量写出测量重力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式:g=$\frac{4{π}^{2}{n}^{2}(L+\frac{d}{2})}{{t}^{2}}$
(4)该同学测出不同摆长时对应的周期T,作出T2-L图线,如图2所示,再利用图线上任两点A、B的坐标(x1,y1)、(x2,y2),可求得g=$\frac{4{π}^{2}({x}_{2}-{x}_{1})}{{y}_{2}-{y}_{1}}$
若该同学测摆长时漏加了小球半径,而其它测量、计算均无误,也不考虑实验误差,则用上述T2-L图线法算得的g值和真实值相比是不变的(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某同学为了准确的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进行了如下探究:
Ⅰ.误差分析:课本上设计电路图如图1所示,事实上电表为非理想表,上述的电压表测量值存在着一定误差,此误差属于系统(填“系统误差”或“偶然误差”)

Ⅱ.该同学分析上述误差是电压表有分流作用引起,且无法通过更换电表来消除这种误差.该同学通过实验原理的改进,设计如图2所示实验电路图,步骤如下:
(1)闭合开关S,通过调节滑动变阻R1、R2,可以使电流表G的示数为0,则此时电流A1、A2的示数分别I10、I20,电压V1、V2的示数分别U10、U20,则流过电源的电流I1=I10+I20,电源的路端电压U1=U10+U20
(2)再次调节R1、R2,使电流表G的示数为0,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I11、I21,电压表V1、V2的示数分别U11U21,流过电源的电流I2,电源的路端电压U2
(3)由上述测量的物理量,可以得出电动E=$\frac{{U}_{2}{I}_{1}-{U}_{1}{I}_{2}}{{I}_{1}-{I}_{2}}$内r=$\frac{{U}_{2}-{U}_{1}}{{I}_{1}-{I}_{2}}$;(U1、U2、I1、I2表示)由于本实验不必考虑电表带来的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是相等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A、B两球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球质量关系2mA=mB,规定向右为正方向,A、B两球的动量均为6kg•m/s,运动中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后A球的动量增量为-4kgm/s,则(  )
A.左方是A球
B.右方是A球
C.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
D.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