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角的斜面上,有一辆小车沿斜面向上运动,小车的上表面是水平的,车上的人对水平车面的压力是自身重量的$\frac{6}{5}$时,系统的加速度a=0.4g,方向沿斜面向上;人与小车间的摩擦力与重力之比f:G=$\sqrt{3}$:5.

分析 根据受力分析,结合牛顿第二定律,从而求解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再结合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进而求解小车沿斜面的加速度大小与方向,再结合三角知识,即可求解摩擦力的大小,即可确定人与小车间的摩擦力与重力的关系.

解答 解:对人受力分析,竖直方向受到重力与支持力,水平方向受到静摩擦力,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则有:N-mg=ma

解得:a=0.2g;
根据矢量法则,结合三角知识,则有:a=$\frac{{a}_{竖}}{sin30°}$=0.4g,方向沿斜面向上;
且解得:a=$\frac{\sqrt{3}}{5}$g;
人在水平方向受到静摩擦力,则有:f=ma
解得:f=$\frac{\sqrt{3}}{5}$mg;
因此人与小车间的摩擦力与重力之比f:G=$\sqrt{3}$:5;
故答案为:0.4g,沿斜面向上,$\sqrt{3}$:5.

点评 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理解矢量的合成法则,注意正确画出受力图.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在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实验中,用盆口直径为0.4m的面盆盛水,要让油酸滴在水面上散成单分子的油酸膜,那么油酸体积不能大于多少1.3×10-11m3,实验中可以先把油酸稀释成油酸溶液,再用特制滴管把这种油酸滴1滴到水面上.若测得1mL油酸溶液为120滴,那么1mL油酸至少应稀释成6.4×102mL的油酸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为一同学自制的测量电流强度大小和方向的装置.一匀质细金属棒MN的中点与竖直悬挂的绝缘弹簧相连,处在磁感应强度B=0.4T的匀强磁场中.与MN右端相接的轻指针可指示标尺上的电流度数.若金属棒长0.3m,ab边长0.2m,匀质细金属棒质量m=20g.没有电流通过时,MN处于平衡状态,指针指在零位置,如图所示.当通以方向N指向M的电流时,指针上移1.5cm,并指在1.5A位置;若通以方向M指向N的电流,指针向下移2cm,则指针所指的电流大小为(  )
A.1.5AB.2.0AC.2.5AD.3.0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100匝的线圈,在0.2s内穿过它的磁通量从0.02Wb增加到0.06Wb.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E=20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口竖直向下放置,玻璃管下端有一段水银柱,将一段气体封闭在玻璃管上端,如图所示,沿图中CD处将管子截断,则剩下的水银柱会(  )
A.上升B.下降C.不动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用两根绳子吊起一重物,使重物保持静止,逐渐增大两绳之间的夹角,则两绳对重物的拉力的合力变化情况是(  )
A.保持不变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D.以上说法都有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所示,虚线AB和CD分别为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相交于O点,两个等量同种正点电荷分别处于椭圆的两个焦点M、N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处电势、场强均相同
B.C、D两处电势、场强均不同
C.带负电的试探电荷在O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
D.在虚线AB上O点的场强最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有物理兴趣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想测量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该小组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长木板固定,用弹簧秤拉动木块,如图甲所示;
方案B:木块通过弹簧秤连接到墙壁,用手拉动木板,如图乙所示.
①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B(填“A”或“B”),原因是实验时不需要控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静止,方便读数;
②该实验中应测量的物理量是木块重力G,弹簧测力计示数F.,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F}{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发电机输出功率为100kW,输出电压为U1=250V,在输电线路中设置的升、降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分别为1:20和240:11.两变压器之间输电线的总电阻为R=10Ω,其它电线的电阻不计.试求:(变压器是理想的)
(1)发电机输出电流和输电线上的电流大小.
(2)用户需要的电压和输电线中因发热而损失的功率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