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如图1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的交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用△t表示.在小车质量未知的情况下,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方法用来探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①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小吊盘中不放物块,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间隔均匀的点.
②按住小车,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在小车中放入砝码.
③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带有点列的纸带,在纸带上标出小车中砝码的质量m.
④按住小车,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③.
⑤在每条纸带上清晰的部分,每5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点.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x1,x2,….求出与不同m相对应的加速度a.
⑥以砝码的质量m为横坐标,$\frac{1}{a}$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出$\frac{1}{a}$-m关系图线.若加速度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成反比,则$\frac{1}{a}$与m应成线性关系(填“线性”或“非线性”).
(2)完成下列填空:
①本实验中,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应满足的条件是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
②设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分别为x1、x2、x3、x4、x5、x6来表示从O点开始各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用T表示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则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frac{{({x_4}+{x_5}+{x_6})-({x_1}+{x_2}+{x_3})}}{{9{T^2}}}$(用符号写出表达式,不要求计算).打E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vE=1.39m/s.(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③图3为所得实验图线的示意图.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若牛顿定律成立,则小车受到的拉力为$\frac{1}{k}$,小车的质量为$\frac{b}{k}$.

分析 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应该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x=aT2可求出加速度.
若加速度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成反比,即a=$\frac{k}{m}$,所以$\frac{1}{a}$=$\frac{1}{k}$•m,则$\frac{1}{a}$与m应成成线性关系.
设小车质量为M,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写出$\frac{1}{a}$与小车上砝码质量m+M的表达式,然后结合斜率与截距概念求解即可.

解答 解:(1))①平衡摩擦力的标准为小车可以匀速运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点迹间隔均匀,
故答案为:间隔均匀;
⑥若加速度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成反比,即a=$\frac{k}{m}$,k是比例系数
所以$\frac{1}{a}$=$\frac{1}{k}$•m,
则$\frac{1}{a}$与m应成成线性关系.
(2)①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应该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
故答案为: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
②由△x=aT2
$({x_4}+{x_5}+{x_6})-({x_1}+{x_2}+{x_3})=a{(3T)^2}$
故a=$\frac{{({x_4}+{x_5}+{x_6})-({x_1}+{x_2}+{x_3})}}{{9{T^2}}}$;
E点的瞬时速度等于DF段的平均速度,故:${v_E}=\frac{{{x_5}+{x_6}}}{2T}=\frac{(12.70+15.10)×0.01m}{0.2s}=1.39m/s$;
③设小车质量为M,小车受到外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M)a;
所以,$\frac{1}{a}$=$\frac{m}{F}$+$\frac{M}{F}$,
则$\frac{1}{a}$-m图象的斜率为$\frac{1}{F}$,
故F=$\frac{1}{k}$,纵轴截距为b=$\frac{M}{F}$=kM,
所以,M=$\frac{b}{k}$;
故答案为:(1)①等间距;⑥线性;(2)①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填“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同样正确); ②$\frac{{({x_4}+{x_5}+{x_6})-({x_1}+{x_2}+{x_3})}}{{9{T^2}}}$,1.39; ③$\frac{1}{k}$,$\frac{b}{k}$.

点评 实验问题要掌握实验原理、注意事项和误差来源;遇到涉及图象的问题时,要先根据物理规律写出关于纵轴与横轴的函数表达式,再根据斜率和截距的概念求解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完成以下“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几个主要步骤:

(1)如图甲,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记下结点O点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F2以及相应的细绳套的方向.
(2)如图乙,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O拉到同一位置O,记下细绳套的方向(如图丙中的OC),读得(根据图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0N.
(3)如图丙,根据(1)中的测量结果按选定的标度(图中相邻圆环间距表示1N)作出了F1、F2的图示(大小未标出),请继续在图丙中:
①按同样的标度作出力F(即合力的测量值)的图示;
②按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的图解值F′.
(4)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如果在误差范围内两者近似相同,则可验证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伏安法测定某一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原理如图甲所示,其中,虚线框内为用灵敏电流计G改装的电流表A,V为标准电压表,E为待测电池组,S为开关,R为滑动变阻器,R0是标称值为4.0Ω的定值电阻.
①已知灵敏电流计G的满偏电流Ig=100 μA,内阻rg=2.0kΩ,若要改装后的电流表满偏电流为200mA,应并联一只1.0Ω(保留一位小数)的定值电阻R1
②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连接成完整电路.

③某次实验的数据如表所示:
测量次数12345678
电压表V读数U/V5.265.165.044.944.834.714.594.46
改装表A读数I/mA20406080100120140160
该小组借鉴“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计算加速度的方法(逐差法),计算出电池组的内阻r=1.66Ω(保留两位小数);为减小偶然误差,逐差法在数据处理方面体现出的主要优点是充分利用取得的数据
④该小组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为探究图甲电路中各元器件的实际阻值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用一已知电动势和内阻的标准电池组,通过上述方法多次测量后发现:电动势的测量值与已知值几乎相同,但内阻的测量值总是偏大.若测量过程无误.则内阻测量值总是偏大的原因是CD
A.电压表内阻的影响
B.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偏小
C.R1的实际阻值比计算值偏小
D.R0的实际阻值比标称值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是多用表的刻度盘,若选用倍率为“×100”的电阻档测电阻时,表针指示在图示位置,则所测电阻的阻值为1500Ω.如果再用此多用表测量一个约2.0×104Ω的电阻,实验操作上需要换挡并调零(填“需要换挡并调零”、“不需要换挡”或“需要换挡不需要调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使用的打点计时器有两种,一种是电火花计时器,另一种是电磁打点计时器,其中电火花计时器工作电压是220V交流电压,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每隔0.02s打一个点.随小车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纸带上记录下0、1、2、3、4、5等一些计数点,每相邻的两计数点之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那么从0到3经历的时间是0.3秒.用米尺量出0到l、2、3、4、5的距离分别是2.78cm、6.77cm、11.96cm、18.36cm、25.97cm,则小车在经历记数点3时的速度大小是0.580 m/s,加速度是1.21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碰撞,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分别为v1、v2,当两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分别为v1′、v2′.则两物体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定律的方程为m1v1+m2v2=m1v1′+m2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关于静电场,下列结论普遍成立的是(  )
A.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也为零
B.电场强度的方向与等电势面处处垂直
C.随着电场强度的大小逐渐减小,电势也逐渐降低
D.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总是指向该点电势降落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
A.路程、速度、重力B.路程、电流、功
C.速度、加速度、动能D.位移、速度、静电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关于电势与电势能的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电场中,同一正电荷在电势高的位置比在电势低的位置具有的电势能大
B.在正的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同一正点电荷在场强越强的位置电势能越大
C.在电场中某一点,若放入电荷的电荷量越大,它具有的电势能越大
D.在负的点电荷电场中的任一点,负点电荷具有的电势能一定大于正点电荷具有的电势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