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8.一只小灯泡,标有“3V,1.5W”的字样,现要描绘小灯泡0~3V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器材有:
A.最大阻值为10Ω的滑动变阻器
B.电动势为6V.内阻约为1.0Ω的电源
C.量程为0.6A.内阻约为1.0Ω的电流表A1
D.量程为3A.内阻约为0.1Ω的电流表A2
E.量程为3V,内阻约为6kΩ的电压表V1
F.量程为15V,内阻约为10kΩ的电压表V1
G.开关.导线若干
(1)电压表应选E;电流表应选C.(将选项代号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2)在该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为了减小误差,应选取的电路是C(将选项代号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3)以下是该实验的操作步骤
A.将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小灯泡、电源、开关正确连接成电路
B.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保证闭合开关前使滑动变阻器与小灯泡并联部分的阻值最大
C.闭合开关,记下电压表,电流表的一组示数(U1、I1),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每移动一次记下一组(U、I)值,共测出12组数据;
D.按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并将各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得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步骤B错误.修正闭合开关前应使滑动变阻器与小灯泡并联部分的阻值为零
步骤D错误.修正应为按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点并将各点用一条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分析 (1)根据灯泡的额定电压及额定电流,根据实验要求中的安全性及准确性进行分析解答;
(2)为了减小误差,测量大电阻时要用内接法,测量小电阻时要用外接法;并且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分压还是限流接法.
(3)根据实验中的步骤,按实验要求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修改.

解答 解:(1)因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V,故电压表选E;小灯泡的额定电流I=$\frac{P}{U}$=$\frac{1.5}{3}$A=0.5A,故电流表选C.
(2)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的电阻R=$\frac{U}{I}$=$\frac{3}{0.5}$=6Ω,由于$\frac{{R}_{V}}{R}$>$\frac{R}{{R}_{A}}$,故电流表外接;
在描给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时,要求电压从零开始,则滑动变阻器选用分压接法;
故选:C.
(3)分析各步骤可以发现:
B有不妥,闭合开关前应使滑动变阻器与小灯泡并联部分的阻值为零;
D有错,应为按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并将各点用一条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故答案为:(1)E,C(2)C;(3)B,闭合开关前应使滑动变阻器与小灯泡并联部分的阻值为零;D,应为按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并将各点用一条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点评 本题考查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重点考查了电路图的设计,仪表的选择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要对注意对实验全面准确的掌握才能顺利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6.如图所示,ABC和DEF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两条轨道,其中ABC的末端水平,DEF是一半径R=0.9m的光滑半圆形轨道,其直径DF沿竖直方向,AB是个粗糙的斜面,动摩擦因数μ=0.3,倾角θ=370,BC是光滑的水平面,过B时无机械能损失,现有一质量m=1kg的可视质点的小滑块从轨道ABC上距C点高为H处A点由静止释放,求:(sin37°=0.6,cos37°=0.8,g=10m/s2
(1)若要使小滑块经C处水平进入轨道DEF且恰能做圆周运动,滑块过D点速度多大?
(2)要符合上述条件小滑块应从轨道ABC上距C点多高的地方由静止释放?
(3)求小滑块沿轨道DEF运动经过F、D两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之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将三个木板1、2、3固定在墙角,木板与墙壁和地面构成了三个不同的三角形,如图所示,其中1与2底边相同,2和3高度相同.现将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分别从三个木板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并沿木板下滑到底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均相同.在这三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着1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最大
B.物块沿着3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是最多的
C.物块沿着1和2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是一样多的
D.沿着2和3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一典型的铀核裂变方程是${\;}_{92}^{235}$U+X→${\;}_{56}^{144}$Ba+${\;}_{36}^{89}$U+3${\;}_{0}^{1}$n,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质子
B.该反应是核聚变反应
C.${\;}_{92}^{235}$U的比结合能小于${\;}_{56}^{144}$Ba的比结合能
D.释放出的中子对于链式反应的发生没有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如下:
A.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装置;
B.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
C.用米尺测量悬线的长度l;
D.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摆动.当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0,此后小球每经过最低点一次,依次计数1、2、3、….当数到20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t;
E.多次改变悬线长度,对应每个悬线长度,都重复实验步骤C、D;
F.计算出每个悬线长度对应的t2
G.以t2为纵坐标、l为横坐标,作出t2-l图线.

结合上述实验,完成下列题目:
①用游标为10分度(测量值可准确到0.1mm)的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2所示,读出小球直径d的值为1.52cm.
②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图线t2-l如图3所示,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t2=404.0l+3.0.设t2-l图象的斜率为k,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frac{400{π}^{2}}{k}$,其值为9.76m/s2 (取π2=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③从理论上分析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D
A.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
B.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做全振动的次数
C.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2-(l-$\frac{1}{2}$d)图线
D.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2-(l+$\frac{1}{2}$d)图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质量均为m的两物块A和B之间连接着一个轻质弹簧,其劲度系数为k,现将物块A.B放在水平地面上一斜面的等高处,如图所示,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物体与斜面均能保持静止,已知斜面的倾角为θ,两物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和水平地面间一定有静摩擦力
B.斜面对A.B组成的系统的静摩擦力大于2mgsinθ
C.若将弹簧拿掉,物块有可能发生滑动
D.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frac{mg\sqrt{{μ^2}co{s}^{2}θ-si{n}^{2}θ}}{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对以a=2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 s末速度是1s末速度的2倍
B.第n s末的速度比第1 s末的速度大2nm/s
C.在任意1 s内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 m/s
D.n s时的速度是$\frac{n}{2}$s时速度的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质量为m的物体在地面上沿斜向上方向以初速度v0抛出后,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当它将要落到距地面高度为h的平台上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
A.它的总机械能为$\frac{1}{2}$mv02+mghB.它的总机械能为mgH
C.它的动能为mg(H-h)D.它的动能为$\frac{1}{2}$mv02-m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多选)一个大人(甲)跟一个小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是(  )
A.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等于小孩拉大人的力
B.地对大人的摩擦力大于小孩拉大人的力
C.大人拉小孩的力大于地对小孩的摩擦力
D.地对大人的摩擦力和地对小孩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