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光电效应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
B.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氮14获得反冲核氧18,发现了中子
C.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分析 明确人类对于电磁波以及原子结构研究的物理学史,注意B中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明确是用α粒子轰击铍核发现了中子.

解答 解:A、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A错误.
B、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产生中子和碳12原子核,故B错误;
C、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故C正确;
D、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提出了枣榚式原子结构模型,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对物理学史的掌握情况,要注意准确记忆相关科学家的主要贡献;并能准确用所学规律进行分析,绝不能似是而非而引起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017年4月18日,在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暨第十三届全运会预赛94公斤级比赛中,广西选手李兵以抓举161kg、挺举213kg,总成绩374kg夺得挺举、总成绩两项冠军.如图是李兵的第三把挺举,则在杠铃被举升高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杠铃的动能一直增加
B.杠铃和地球组成系统的重力势能一直增加
C.运动员对杠铃一直做正功
D.运动员对杠铃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向空中发射一枚炮弹,不计空气阻力,当此炮弹的速度恰好沿水平方向时,炮弹炸裂成a、b两块,若质量较大的a的速度方向仍沿原来的方向,则有(  )
A.b的速度方向一定与炸裂前瞬间的速度方向相反
B.从炸裂到落地的这段时间内,a飞行的水平距离一定比b的大
C.a、b一定同时到达水平地面
D.炸裂的过程中,a、b动量的变化量大小一定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质量为m的小球系在轻杆一端,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作用.某时刻,小球通过轨道最低点,轻杆对球的拉力大小为7mg,此后小球做圆周运动,经过半周到达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大小为$\frac{1}{2}$mg,则在这半周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可能是(  )
A.$\frac{1}{4}$mgRB.$\frac{1}{2}$mgRC.$\frac{3}{4}$mgRD.mg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牛顿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伽利略提出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三个金属小球a、b、c位于距离地面同一高度处,现以等大的初速度使三个小球同时开始运动,分别做平抛、竖直上抛和斜抛运动,忽略空气阻力.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落地之前,三个小球均做匀变速运动
B.落地之前,三个小球在任意相等时间内动量的增量相同
C.b、c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相同
D.三个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3.半径为R的透明圆柱体,过其轴线OO′的截面如图所示,位于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细束光线,以角i0=60°由O点入射,折射光线由上边界的A点射出,A点与左端面的距离为R,当光线在O点的入射角减小至某一值时,折射光线在上边界的B点恰好发生全反射.求B点与左端间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在一光滑水平面内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物体从t=0时刻起,由坐标原点O(0,0)开始运动,其沿x轴和y轴方向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前2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轴方向
B.后2s内物体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但加速度沿y轴方向
C.4s 末物体坐标为(4 m,4 m)
D.4 s末物体坐标为(6m,2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如图甲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
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ADE.(多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OM、ON
(2)经测定,m1=45.0g,m2=7.5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O点的距离如图乙所示.碰撞前后m1的动量分别为p1与p1′,则p1:p1′=14:11;若碰撞结束时m2的动量为p2′,则p1′:p2′=11:2.9.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frac{p1}{p1′+p2′}$=1.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