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8.如图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A和tB,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overline{a}$;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
回答下列问题:
(1)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和tA和tB表示为a=$\frac{{d}^{2}{t}_{B}^{2}{t}_{A}^{2}}{2s({t}_{A}^{2}-{t}_{B}^{2})}$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overline{a}$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μ=$\frac{mg-(M+m)\overline{a}}{Mg}$.

分析 (1)由速度公式求出物块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然后由匀变速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物块的加速度;
(2)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动摩擦因数.

解答 解:(1)物块经过A点时的速度vA=$\frac{d}{{t}_{A}}$,物块经过B点时的速度vB=$\frac{d}{{t}_{B}}$,
物块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速度位移公式得:vB2-vA2=2as,
加速度为:a=$\frac{{d}^{2}{t}_{B}^{2}{t}_{A}^{2}}{2s({t}_{A}^{2}-{t}_{B}^{2})}$;
(2)以M、m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μMg=(M+m)$\overline{a}$,
解得:μ=$\frac{mg-(M+m)\overline{a}}{Mg}$;
故答案为:(1)$\frac{{d}^{2}{t}_{B}^{2}{t}_{A}^{2}}{2s({t}_{A}^{2}-{t}_{B}^{2})}$;(2)$\frac{mg-(M+m)\overline{a}}{Mg}$.

点评 本题关键明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的实验原理,知道减小系统误差的两种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所示,长木板放置在水平面上,一小物块置于长木板的中央,长木板和物块的质量均为m,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μ,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已知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则木板加速度大小a可能是(  )
A.木板的加速度可能为μg
B.木板的加速度可能为1.5μg
C.当拉力F=μmg时,物块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等于μmg
D.当拉力F=3μmg时,物块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等于2.5μ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速度相同的一束粒子(不计重力)经速度选择器射入质谱仪后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束带电粒子带正电
B.速度选择器的P1极板带负电
C.能通过狭缝S0的带电粒子的速率等于$\frac{E}{{B}_{1}}$
D.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半径越大,则该粒子的比荷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图示为某学习兴趣小组“探究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通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
(1)通过实验得到一条理想的纸带,并通过纸带上的点求得滑块的加速度为a,若在球加速度的过程中所选的相邻计数点间均有四个计时点,则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2)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CD.(填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滑块运动的时间t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m_3}g-({m_2}+{m_3})a}}{{{m_2}g}}$(用前面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测量小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点相切,C点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为C′.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的质量m;
②测量出轨道AB的半径R、BC的长度L和CC′的高度h;
③将物块Q在A点由静止释放,在物块Q落地处标记其落地点D;
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
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的距离s.
(1)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
(ⅰ)物块Q到达B点时的动能EkB=mgR;
(ⅱ)物块Q到达C点时的动能EkC=$\frac{mg{s}^{2}}{4h}$;
(ⅲ)在物块Q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物块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mgR-$\frac{mg{s}^{2}}{4h}$;
(ⅳ)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R}{L}$-$\frac{{s}^{2}}{4hL}$.
(2)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是通过多次实验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
(ii)已知实验测得的μ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实验中测量量的误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圆弧轨道存在摩擦,接缝B处不平滑等(写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在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可供选用的器材如下:
待测金属丝:R x(阻值约4Ω,额定电流约0.5A);
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3kΩ);
电流表:A1(量程0.6A,内阻约0.2Ω);A2(量程3A,内阻约0.05Ω);
电源:E1(电动势3V,内阻不计);E2(电动势12V,内阻不计);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20Ω);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开关S;导线.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1所示,读数为2.718mm.
(2)若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为使测量尽量精确,电流表应选A1、电源应选E1(均填器材代号),在虚线框(图2)内完成电路原理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一次放风筝过程中,悬停在45m高处的风筝由于风筝线的突然断裂而下落.风筝从开始下落到着地经历的时间可能是(  )
A.1sB.2sC.3sD.9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匀强磁场中有一段长为1m的直导线,它与磁场方向垂直,当通过2.0A的电流时,受到2N的安培力,则
(1)磁场磁感应强度是多少?
(2)当通过的电流加倍时,磁感应强度是多少?导线所受安培力大小又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三个相同的灯泡额定功率均为40W,按照如图所示电路连接,则这三个灯泡消耗的总功率不应超过(  )
A.40 WB.60 WC.80 WD.120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