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16-8所示,质量为m1的车厢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厢内有一质量为m2的物体以初速度v0沿车厢水平地板向右运动,与车厢两壁发生若干次碰撞后,最后静止在车厢中,此时车厢的速度为_____________.
                  图16-8分析m1、m2系统的受力情况,可知竖直方向合力为零,水平方向的摩擦力和碰撞时的弹力均为内力,所以m1、m2构成的系统在整个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2v0=(m1+m2)v,可得,车厢速度v=,且与v0方向相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物理——选修3-5](15分)
(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射线、射线和射线,电离能力最强的是射线
C.衰变成要经过6次衰变和4次衰变
D.原子从较高的激发态向较低的激发态或基态跃迁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过程。
E.光电效应的实验结论是:对于某种金属,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频率越高,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2)(10分)如图所示,在高为h=5m的平台右边缘上,放着一个质量M=3kg的铁块,现有一质量为m=1kg的钢球以v0=10m/s的水平速度与铁块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正碰被反弹,落地点距离平台右边缘的水平距离为l=2m.已知铁块与平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铁块在平台上滑行的距离s(不计空气阻力,铁块和钢球都看成质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质量为m="60" kg的人站在质量为M="100" kg的小车上,一起以v="3" 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人相对车以u="4" m/s的速率水平向后跳出,则车的速率变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8-4-6所示,两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条直线相向运动.已知m1="2" kg,m2="4" kg,m1以2 m/s的速度向右运动,m2以8 m/s的速度向左运动.两球相碰后,m1以10 m/s的速度向左运动,由此可得(   )

图8-4-6
A.相碰后m2的速度大小为2 m/s,方向向左
B.相碰后m2的速度大小为2 m/s,方向向右
C.在相碰过程中,m2的动量改变大小是24 kg·m/s,方向向右
D.在相碰过程中,m1所受冲量大小是24 N·s,方向向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A、B两船平行逆向贴近航行,当两船首尾对齐时,从每只船上各自以垂直航向向另一船投去质量为50 kg的物体.这时原来质量500 kg的A船停了下来,而质量为1 000 kg的B船仍沿原方向以8.5 m/s的速度航行,求两船原来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B两船的质量均为M,它们都静止在平静的湖面上,当A船上质量为M2的人以水平速度vA船跳到B船,再从B船跳回A船,设水对船的阻力不计,经多次跳跃后,人最终跳到B船上,则(  )
A.AB两船的速度大小之比为3∶2
B.AB(包括人)动量大小之比为1∶1
C.AB(包括人)动量之和为零
D.因跳跃次数未知,故以上选项均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如图16-3-9所示的三个小球的质量都为mBC两球用轻弹簧连接后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球以速度v0沿BC两球球心的连线向B球运动,碰后AB两球粘在一起,问:

图16-3-9
(1)AB两球刚刚粘合在一起时的速度是多大?
(2)三球的速度达到相同时的共同速度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某人身系弹性绳自高空P点自由下落,图5-3中a点是弹性绳的原长位置,c是人所到达的最低点,b是人静止地悬吊着时的平衡位置.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图5-3
A.从P至c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大于弹性绳弹力的冲量
B.从P至c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大于人克服弹力所做的功
C.从P至b过程中人的速度不断增大
D.从a至c过程中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一个同学站在平板车上,平板车以速度v沿光滑水平面运动,设平板车的质量为M,该同学的质量为m,当这位同学以相对于地面的速度u竖直跳起时,平板车的速度为
A.(M+m)v/MB.[(m+M)v-mu]/M
C.[(M+m)v+mu]/mD.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