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B班必做)如图所示,木板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在其最右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木块.已知木块的质量m=1kg,木板的质量M=4kg,长L=1.44m,上表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3,下表面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g取10m/s2,求:
(1)用水平向右的恒力F1=20N作用在木板上,t=0.5s后木块和木板的速度各为多大;
(2)将水平向右的恒力改为F2=33N作用在木板上,能否将木板从木块下方抽出,若能抽出,求出经多长时间抽出;若不能,说明理由.

分析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木块的最大加速度,通过整体法求出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恒力大小,从而判断出木块和木板不发生相对滑动,一起做加速运动,对整体分析求出加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木板和木块的速度.
(2)恒力改为F2=33N作用在木板上,大于临界情况下的恒力,发生相对滑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m和M的加速度,结合位移之差等于L,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抽出的时间.

解答 解:(1)木块最大加速度am1g=3m/s2
若木块与木板以am一起加速,F-μ2(M+m)g=(M+m)am
F=μ2(M+m)g+(M+m)am=25N
F1=20N<25N,木块与木板一起加速
F12(M+m)g=(M+m)a
a=2m/s2
v=at=1m/s
所以t=0.5s时木块和木板速度均为1m/s
(2)F2=33N>25N,木块相对木板滑动,木板能从木块下抽出.
对木块a11g=3m/s2
对木板F21mg-μ2(M+m)g=Ma2
解得a2=5m/s2 
根据 L=$\frac{1}{2}$(a2t2-a1t2
解得    t=1.2s
答:(1)t=0.5s后木块和木板的速度均为1m/s.(2)木板能从木块下抽出.经过1.2s时间抽出.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知道加速度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本题的关键得出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最小拉力,从而判断是否发生相对滑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子具有动量
B.量子力学的提出否定了经典力学
C.盖革-米勒计数器检测射线时能计数,不可以区分射线种类
D.光电效应表明光具有波动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现将电池组、滑动变阻器、带铁芯的线圈A、线圈B、电流计及开关如图连接.在开关闭合、线圈A放在线圈B中的情况下,某同学发现当他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P向左加速滑动时,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
①在图中画线连接成实验电路图;
②若将线圈A中铁芯向上拔出,则能引起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若断开开关,能引起电流计指针右偏转; 若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P匀速向右滑动,能使电流计指针左偏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自然界的电、热和磁等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物理学家为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作出了贡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B.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热现象和电现象之间存在联系
C.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揭示了磁现象的本质
D.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定量得出了电能和热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在利用重锤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动能增加量略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的主要原因是C.
A.重物下落的实际距离大于测量值                          B.重物下落的实际距离小于测量值
C.重物下落受到阻力                                      D.重物的实际末速度大于计算值
(2)有一条纸带,各点距A点的距离分别为d1,d2,d3,…,如图1所示,各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要用它来验证C和F两点处机械能是否守恒,从C运动到F的过程中,若有关系式($\frac{{d}_{6}-{d}_{4}}{2T}$)2-($\frac{{d}_{3}-{d}_{1}}{2T}$)2=2g(d5-d2)时(用图中的物理量符号表示),则机械能守恒.

(3)读出图中游标卡尺(图2a)(10分度)和螺旋测微器(图2b)的读数:游标卡尺的读数为29.8m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6.701-6.705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所示,质量为m=4kg的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F=10N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的恒力拉物体,使物体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当t=5s时撤去力F,求:
(1)物体做加速运动时加速度a的大小?(sin 37°=0.6,cos 37°=0.8,g取10m/s2
(2)撤去F后,物体还能滑行多长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太空粒子探测器”是由加速、偏转和收集三部分组成,其原理可简化如下:如图1所示,辐射状的加速电场区域边界为两个同心平行半圆弧面,圆心为O,外圆弧面AB的半径为L,电势为φ1,内圆弧面CD的半径为$\frac{L}{2}$,电势为φ2.足够长的收集板MN平行边界ACDB,O到MN板的距离OP为L.假设太空中漂浮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它们能均匀地吸附到AB圆弧面上,并被加速电场从静止开始加速,不计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其它星球对粒子引力的影响.

(1)求粒子到达O点时速度的大小:
(2)如图2所示,在边界ACDB和收集板MN之间加一个半圆形匀强磁场,圆心为O,半径为L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内,则发现从AB圆弧面收集到的粒子有$\frac{2}{3}$能打到MN板上(不考虑过边界ACDB的粒子再次返回),求所加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3)随着所加磁场大小的变化,试定量分析收集板MN上的收集效率η与磁感应强度B的关系.若收集效率是0,则磁感应强度B应满足什么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所示,固定不动的足够长斜面倾角θ=37°,一个物体以v0=10m/s的初速度从斜面A点处开始自行沿斜面向上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10m/s2.(g=10m/s2,sin37°=0.6,cos37°=0.8)
(1)物体沿斜面上升的最大距离;
(2)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
(3)若要通过调整物体的初速度使物体能够在(2+2$\sqrt{5}$)s≤t≤(4+4$\sqrt{5}$)s时间内返回A位置,求物体初速度的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M、N为两个等量同种正电荷Q,在其连线的中垂线上任意一点P自由释放一个负点电荷q,不计重力影响,下列关于点电荷q的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P→O的过程中,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大
B.从P→O的过程中,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
C.点电荷运动到O点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值
D.点电荷越过O点后,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大,直到速度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