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值,g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得,今年来测g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转变为测长度和时间,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点上抛小球又落到原处的时间为T1,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到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T2,测得T1、T2和H,则g=$\frac{8H}{{T}_{1}^{2}{-T}_{2}^{2}}$.

分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将竖直上抛运动分解成向上的匀减速运动和向下的匀加速,所以从最高点落到O点的时间为$\frac{{T}_{1}}{2}$,落到B点的时间为$\frac{{T}_{2}}{2}$,可以求出VP和VO,根据OP之间可得H=$\frac{{v}_{0}+{v}_{B}}{2}$×($\frac{{T}_{1}}{2}-\frac{{T}_{2}}{2}$)可求出g.

解答 答:解:将小球的运动分解为竖直向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和竖直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根据t=t
则从最高点下落到O点所用时间为$\frac{{T}_{1}}{2}$,
故V0=$\frac{{T}_{1}}{2}$g
从最高点下落到O点所用时间为$\frac{{T}_{2}}{2}$,
则VP=$\frac{{T}_{2}}{2}$g,
则从B点下落到O点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overline{v}$=$\frac{{v}_{0}+{v}_{B}}{2}$
从B点下落到O点的时间为t=$\frac{{T}_{1}}{2}$-$\frac{{T}_{2}}{2}$
根据H=$\overline{v}$t可得
H=($\frac{{v}_{0}+{v}_{B}}{2}$)($\frac{{T}_{1}}{2}$-$\frac{{T}_{2}}{2}$)=$\frac{1}{2}$($\frac{{T}_{2}}{2}$g+$\frac{{T}_{2}}{2}$g)$\frac{1}{2}$×(T1-T2
解得g=$\frac{8H}{{T}_{1}^{2}{-T}_{2}^{2}}$
故答案为:$\frac{8H}{{T}_{1}^{2}{-T}_{2}^{2}}$

点评 对称自由落体法实际上利用了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所以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将整个运动分解成向上的匀减速运动和向下匀加速运动,利用下降阶段即自由落体运动阶段解题.另外本题用到了利用平均速度求解位移的方法:s=$\overline{v}$.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位于载流长直导线近旁的两根平行铁轨A和B,与长直导线平行且在同一水平面上,在铁轨A、B上套有两段可以自由滑动的导体CD和EF,如图所示,若用力使导体EF向右运动,则导体CD将(  )
A.导体CD将保持不动B.导体CD将向右运动
C.导体AB运动趋势将靠近长直导线D.导体AB运动趋势将远离长直导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斜面上有两个物体Q和P,物体Q的质量大于P的质量.平行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在物体Q 上,Q和P两物体以相同的速度沿斜面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斜面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  )
A.物体Q和斜面之间一定有摩擦力B.物体P和物体Q之间一定有摩擦力
C.斜面和的地面之间没有摩擦力D.物体Q受到的合力大于P受到的合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某人手拉弹簧,使其伸长了5cm(在弹性限度内),若此时弹簧的两端受拉力各为10N,则(  )
A.弹簧所受的合力大小为10N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0N/m
C.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
D.弹簧的劲度系数随弹簧的拉力的增大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第二拉格朗日点是日地连线上的一点,处于该位置上的天文望远镜与地球同步绕太阳公转,稳定地向地球传输相关信息,已知日地距离为1.5亿公里,则天文望远镜(  )
A.与地球的向心加速度相同
B.与地球公转的角速度相同
C.绕太阳的线速度小于7.9km/s
D.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自于太阳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两位置分别沿相同方向水平抛出两小球A和B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两球在空中相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遇时B球竖直分速度较大
B.相遇时A球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较大
C.应该同时抛出两小球
D.A球的初动能一定大于B球的初动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以下相关一些物理学家的贡献,不正确的是(  )
A.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利用扭秤实验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B.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并指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的电流成反比
C.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D.奥斯特最早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一块木板,木板的质量M=1.0kg,长度L=1.0m,厚度可以忽略不计,木板左右两端与桌面的两端对齐.质量m=1.0kg的小物块放在木板的正中央(小物块可视为质点).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1=0.40,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0.20,木板与桌面间的摩擦忽略不计.现对木板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木板与物块发生相对滑动,经过一段时间物块离开木板,此后物块在桌面上运动,最后刚好停在桌面的右端.取g=10m/s2.求:
(1)小物块在木板上滑动的加速度;
(2)物块在木板上运动的时间;
(3)作用在木板上的恒力F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电路中定值电阻阻值R大于电源内阻r,闭合电建S后,将滑动变阻器R0滑片向下滑动,理想电压表V1、V2、V3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为△U1、△U2、△U3,理想电流表A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I,则(  )
A.A的示数减小B.$\frac{{△U}_{3}}{△I}>r$
C.△U1<△U2D.电源的输出功率逐渐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