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入射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上能发生光电效应,若仅使入射光的强度减弱,那么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变小
B.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波动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粒子性
C.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发现揭示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D.放射性同位素Th经α、β衰变会生成Rn,其衰变方程为${\;}_{90}^{232}$Th→${\;}_{86}^{220}$Rn+xα+yβ,其中x=3,y=1
E.原子核的半衰期是由原子核内部自身因素决定的,与其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

分析 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与光的强弱无关.电子发现说明原子还可以再分.在衰变方程中,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半衰期由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决定,与所处的化学状态等无关.

解答 解:A、一入射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上能发生光电效应,由于发生光电效应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所以入射光强度减弱,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故A错误.
B、光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大量的光子波动性比较明显,个别光子粒子性比较明显.故B正确.
C、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可再分,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故C正确.
D、在衰变方程中,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则90=86+2x-y,232=220+4x,解得x=3,y=2.故D错误.
E、原子核的半衰期是由原子核内部自身因素决定的,与其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故E正确.
故选:BCE.

点评 本题考查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电效应、原子核的衰变研以及半衰期等知识点的基本知识,比较简单,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加积累,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就很容易解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如下:
A.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装置;
B.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
C.用米尺测量悬线的长度l;
D.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摆动.当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0,此后小球每经过最低点一次,依次计数1、2、3、….当数到20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t;
E.多次改变悬线长度,对应每个悬线长度,都重复实验步骤C、D;
F.计算出每个悬线长度对应的t2
G.以t2为纵坐标、l为横坐标,作出t2-l图线.

结合上述实验,完成下列题目:
(1)用游标为10分度的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1所示,读出小球直径d的值为1.52cm.
(2)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图线如图2所示.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t2=404.0l+3.1.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76m/s2.(取π2=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从理论上分析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D
A.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
B.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做全振动的次数
C.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2-(l-$\frac{1}{2}$d)图线
D.不应作t2-l图线,而应作t2-(l+$\frac{1}{2}$d)图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B.碘131的半衰期为8天,若有4个碘原子核,经过4天就只剩下2个
C.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时所产生的
D.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要吸收光子
E.光电效应实验中,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电场强度方向与x轴平行的静电场,其电势φ随x的分布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不计重力),以初速度v0从O点(x=0)沿经轴正方向进入电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粒子从O点运动到x4点的过程中,在x3点速度最大
B.粒子从x1点运动到x3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要使粒子能运动到x4处,粒子的初速度v0至少为2$\sqrt{\frac{q{φ}_{0}}{m}}$
D.若v0=2$\sqrt{\frac{q{φ}_{0}}{m}}$,则粒子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动能为3qφ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g=9.8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某同学实验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使用50Hz交流电源,图中A、B、C、D、E为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根据纸带可计算B点的瞬时速度vB=0.88m/s,并计算纸带所对应小车的加速度a=3.53m/s2
(2)平衡摩擦力后,用细线跨过定滑轮,将砝码盘与小车连接,再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此过程是通过控制整体的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的关系;
(3)根据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实验数据作出a-F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并据此图象确定砝码盘的质量为7.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速率沿顺时针方向运转.现将一个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底端,物体第一阶段被加速到与传送带具有相同的速度,第二阶段匀速运动到传送带顶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摩擦力对物体都做负功
B.第一阶段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大于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
C.第二阶段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第二阶段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
D.第一阶段摩擦力与物体和传送带间的相对位移的乘积在数值上等于系统产生的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研究某些物理问题时,有很多物理量难以直接测量,我们可以根据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和各种效应,把不容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成易于测量的物理量.
(1)在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时,我们可以通过绝缘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来判断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如果A、B两个带电体在同一水平面内,B的质量为m,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求A、B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2)金属导体板垂直置于匀强磁场中,当电流通过导体板时,外部磁场的洛伦兹力使运动的电子聚集在导体板的一侧,在导体板的另一侧会出现多余的正电荷,从而形成电场,该电场对运动的电子有静电力的作用,当静电力与洛伦兹力达到平衡时,在导体板这两个表面之间就会形成稳定的电势差,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利用霍尔效应可以测量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如图2所示,若磁场方向与金属导体板的前后表面垂直,通过如图所示的电流I,可测得导体板上、下表面之间的电势差为U,且下表面电势高.已知导体板的长、宽、高分别为a、b、c,电子的电荷量为e,导体中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为n.求:
a、导体中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v;
b、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所示,AOB为半圆柱形玻璃砖截面的直径,玻璃的折射率为n=$\sqrt{2}$,现有一束平行光线以45°角入射到 AB面上后,经折射从半圆面上的部分位置射出.试求半圆柱面能被照亮的部分与整个半圆柱弧面的面积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所示,NM是水平桌面,PM是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1、2是固定在木板上的两个光电门,中心间的距离为L.质量为M的滑块A上固定一遮光条,在质量为m的重物B牵引下从木板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光电门1、2记录遮光时间分别为△t1和△t2.遮光条宽度为d.
(1)若用此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且认为滑块A受到外力的合力等于B重物的重力,除平衡摩擦力外,还必须满足M>>m;在实验中,考虑到遮光条宽度远小于L,测得的加速度为$\frac{{d}^{2}}{2L}$($\frac{1}{{({△t}_{2})}^{2}}$-$\frac{1}{{({△t}_{1})}^{2}}$).
(2)如果已经平衡了摩擦力,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此装置验证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理由是摩擦力做功,没有满足只有重力做功,故机械能不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