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如图(a),木板OA可绕轴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木板上有一质量为m=1kg的物块,始终受到平行于斜面、大小为8N的力F的作用.改变木板倾角,在不同倾角时,物块会产生不同的加速度a,如图(b)所示为加速度a与斜面倾角的关系图线.已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假定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始终等于滑动摩擦力.求:(g取10m/s2,sin37?=0.6,cos37?=0.8)

(1)图线与纵坐标交点a0的大小;
(2)图线与θ轴重合区间为[θ1,θ2],木板处于该两个角度时的摩擦力指向何方?在斜面倾角处于θ1和θ2之间时,物块的运动状态如何?
(3)如果木板长L=2m,倾角为37°,物块在F的作用下由O点开始运动,为保证物块不冲出木板顶端,力F最多作用多长时间?

分析 (1)纵坐标交点表示木板水平放置时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解;
(2)当摩擦力沿斜面向下且加速度为零时木板倾角为θ1,当摩擦力沿斜面向上且加速度为零时木板倾角为θ2,这时物块处于静止状态;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有F和撤去F时的加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求出这两个过程的位移,根据两段位移之和为L求解.

解答 解:(1)当木板水平放置时,物块的加速度为a0
此时滑动摩擦力 f=μN=μmg=0.2×1×10 N=2N 
由牛顿第二定律F-f=ma0
求得a0=$\frac{F-f}{m}=\frac{8-2}{1}$ m/s2=6m/s2
(2)当木板倾角为θ1时,摩擦力沿斜面向下 
当木板倾角为θ2时,摩擦力沿斜面向上 
当θ角处于θ1和θ2之间时物块静止    
(3)力F作用间间最多时,撤去力后物块滑到斜面顶端时速度恰好减小到零.
设力F作用时物块的加速度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a}_{1}=\frac{F-mgsin37°-μmgcos37°}{m}$=$\frac{8-10×0.6-0.2×10×0.8}{1}m/{s}^{2}=0.4m/{s}^{2}$.
撤去力F后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
${a}_{2}=\frac{mgsin37°+μmgcos37°}{m}$=$\frac{10×0.6+0.2×10×0.8}{1}m/{s}^{2}=7.6$m/s2   
设物块不冲出木板顶端,力F最长作用时间为t
则撤去力F时的速度v=a1t
由题意有 $L={s}_{1}+{s}_{2}=\frac{1}{2}{a}_{1}{t}^{2}+\frac{{{a}_{1}}^{2}{t}^{2}}{2{a}_{2}}$.
由以上各式得 t=$\sqrt{\frac{2{a}_{2}L}{{a}_{1}({a}_{1}+{a}_{2})}}=\sqrt{\frac{2×7.6×2}{0.4×(0.4+7.6)}}s≈3.1s$.
答:(1)图线与纵坐标交点a0的大小为6m/s2
(2)当木板倾角为θ1时,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当木板倾角为θ2时,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当θ角处于θ1和θ2之间时物块静止.
(3)为保证物块不冲出木板顶端,力F最多作用3.1s.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要求同学们能根据图象得出有效信息,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利用图1的装置可测量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在斜面底端O处固定一光电  门,当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的P点从静止滑下,通过光电门时,与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显示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测得P、O间的距离为x.已知遮光片的宽度为d.完成下列填空:
(1)P、O间的距离x、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滑块经过光电门的时间△t、遮光片的宽度d四个物理量间满足的关系式是$(\frac{d}{△t})^{2}=2ax$;
(2)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如图2所示,则d=0.500cm,
(3)多次改变滑块从斜面上开始下滑的位置,每次都让滑块由静止滑下,用米尺分别测出下滑点与O间的距离x,记下遮光片相应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利用所得数据作出($\frac{d}{△t}$)2-x图线如图3所示:
①由图线可得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3.92m/s2
②测得斜面的高度h=60.00cm、斜面的长度L=100.00cm,取g=9.80m/s2,则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值μ=0.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测量小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点相切,C点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为C′.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的质量m;
②测量出轨道AB的半径R、BC的长度L和CC?的长度h;
③将物块Q在A点从静止释放,在物块Q落地处标记其落点D;
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
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的距离s.
(1)请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物块Q到达C点时的动能Ekc=$\frac{mg{s}^{2}}{4h}$以及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frac{R}{L}$-$\frac{{s}^{2}}{4hL}$.
(2)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减小实验的偶然误差.如果实验测得的?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实验中测量的误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圆弧轨道与滑块间有摩擦或空气阻力.(写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如图(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F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设物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fm的大小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t1~t3时间内(  )
A.t2时刻物体的加速度最大B.t2时刻摩擦力的功率最大
C.t3时刻物体的动能最大D.t3时刻物体开始反向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如图,xOy坐标系处于一匀强电场内,将一电量为-q的点电荷由A点分别移至x轴上的B点、C点,电场力做功均为W(W>0),此电场的场强方向为+y方向.若在恒定外力作用下使电荷沿AB做直线运动,A点坐标为(d,d),∠ABC=60°,则此外力的最小值为$\frac{W}{2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小盘和砝码牵引小车,使小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①此实验中可以不测量加速度的具体值,原因是a正比于S,故只须研究S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可表明a之间的关系.
②通过改变盘内砝码质量,就可以改变小车所受的合力.
③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分别以a为纵坐标、$\frac{1}{m}$为横坐标作图象,这样就能直观地看出二者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同学做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时,不慎未定好原点,只画了竖直线,而且只描出了平抛物体的后一部分轨迹,如图所示,依此图加一把刻度尺,如何计算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v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表面存在张力是因为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
B.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相同
C.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对器壁也有压强
D.晶体和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E.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的缘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一物体以初速度30m/s竖直上抛,当速度大小变为10m/s时所经历的时间可以是(  )
A.1sB.2sC.3sD.4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