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图中K、L、M为静电场中的三个相距较近的等势面。一带正电粒子射入此静电场中后,沿轨迹abcde运动.已知粒子在ab段做减速运动.下列判断中正确是()

A. 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d点的电势能

B. 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在d点的电势能

C. K、L、M三个等势面的电势关系φK<φL<φM

D. K、L、M三个等势面的电势关系φK>φL>φM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7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理综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小宇同学利用图示器材探究电路规律:

(1)断开开关S,旋转选择开关,使其尖端对准欧姆档,此时读数为20Ω,此时测得的是____________的阻值;

(2)将旋转开关指向直流电流档,闭合开关S,将滑片从最左端缓慢移动到最右端,发现该过程中读数最大为320mA,则移动过程中读数变化情况是(___)

A. 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3)将旋转开关指向直流电压档,闭合开关S后移动滑动头,发现该过程中电表读数最大为1.2V,结合前两问条件可知,该电源电动势为________V。(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7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3月质量检测理科综合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电子的发现是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开创了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新时代.下列关于电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它的穿透能力比α射线和γ射线都弱

B. β衰变时原子核会释放电子,说明电子也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C. 电子穿过晶体时会产生衍射图样,这证明了电子具有粒子性

D. J.J.汤姆孙发现不同物质发出的阴极射线的粒子比荷相同,这种粒子即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水平横杆BC的B端固定,C端有一定滑轮,跨在定滑轮上的绳子一端悬一质量为m的物体,另一端固定在A点,当物体静止时,∠ACB=30°,不计定滑摩擦和绳子的质量,这时,定滑轮作用于绳子的力等于( )

A. mg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学分认定考试物理B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金属导轨M、N,平行地置于匀强磁场中,间距为d,磁场的磁感强度大小为B,方向与水平导轨平面夹角为α,金属棒ab的质量为m,放在导轨上且与导轨M、N垂直。电源电动势为E,定值电阻为R,其余部分电阻不计。闭合开关后,导体棒静止。求:

(1)通过导体棒电流的大小;

(2)通电导体棒所受的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

(3)导体棒所受摩擦力和弹力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学分认定考试物理B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框架面积为S,框架平面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在从图示位置转过90°角过程中,穿过线框平面的磁通量()

A. 保持不变

B. 先增大再减小

C. 逐渐减小

D. 先减小再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如图所示,质量m = 10 kg 的木箱,放在粗糙水平面上,木箱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2。现对木箱施加一个斜向上的与水平方向成θ = 37°、大小为F = 50 N 的恒定拉力作用,木箱由静止开始运动,求(取g=10m/s2,sin37°= 0.6,cos37°= 0.8)

(1)木箱的加速度大小

(2)木箱在3s 内发生的位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图中A、B 两球之间不存在弹力的是(所有接触面均光滑)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多选题

如图a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拉力F与物体位移x的关系如图b所示(g=10m/s2),则正确的结论是 (   )

A. 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B.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

C. 物体的质量为2kg

D.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7.5N/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