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

A. 水流的速度越大,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B. 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其单个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大量分子的运动也是无规律的

C. 在毛细现象中,毛细管中的液面有的升高,有的降低,这与液体的种类和毛细管的材质有关

D. 干湿泡湿度计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这是湿泡外纱布中的水蒸发吸热的结果

【答案】CD

【解析】

A、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A错误

B、大量分子的运动根据统计学原理,是有规律可循的,B错误

C、毛细现象把几根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插入水中,可以看到,管内的水面比容器里的水面高,管子的内径越小,里面的水面越高。把这些细玻璃管插入水银中,发生的现象正好相反,管子里的水银面比容器里的水银面低,管子的内径越小,里面的水银面越低。这种现象与液体的种类和毛细管的材质有关。C正确

D、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湿度计。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被湿布包起来了。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两温度计中干泡温度计玻璃泡暴露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温度即室温;湿泡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湿布包起来,因湿布中水分蒸发吸热,所以湿泡温度计示数小于干泡温度计示数。D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观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观象授时,即以星象定季节。比如《尚书·尧典》记载,上古的人们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等。
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春秋战国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365.25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南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为后世历法所效仿。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浑仪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到唐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其实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所谓“天垂象,见吉凶”,把它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并加以趋避。
宋代和元代为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达25部,其中郭守敬等编制的授时历最为优秀,连续使用了360年,达到中国历法的巅峰;观测数据最精,许多历法的回归年长度和朔望月值已与现代理论值相差无几,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大型仪器最多,其中苏颂的水运仪象台集观测、演示、报时于一身,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天文仪器;恒星观测最勤,平均不到20年一次。
进入明代后,中国天文学开始停滞不前。这里有政治、经济等社会原因,也有天文学本身的原因。从天文学本身来看,首先,当时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除非加上凹凸镜片,精度不会提高,而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是在欧洲诞生的。其次,中国古代擅长代数计算,在解决天体位置与推算值弥合问题上只注意表象,不注意从几何结构进行理论探讨,与此相反,古希腊天文学则是侧重几何学的。对中国明清时代的天文学进行反思是痛苦的,但却有助于我们今天的发展。
(摘编自陈久金、杨怡《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
(1)下列对于天文学早期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文学不是一门新的科学,它在人类的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我们很容易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发现它的一些知识和观念。
B.为了农业生产的需要,人们很早就已经能够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情况甚至到上一世纪中叶在某些民族中还存在。
C.上古时期的人们根据太阳的运行,以及初昏时南方子午线不同星辰的出现,来确定仲春和仲秋等等,这种观象授时比物候授时更加精确。
D.对于天文规律的更多了解,尤其是回归年长度的掌握,推动了古代历法的产生,标志着此时的古代天文学已经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了。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相同,但是不同历法的历元和岁首多有不同。
B.古代天文学在西汉到五代时期发展得更为完善,南北朝姜岌、隋朝刘焯等人采用了新的计算方法,西汉落下闳、唐代李淳风等人采用了新的观测手段。
C.唐代大衍历的产生说明中国古代历法已经发展成熟,《新唐书·历志》的记载表明,大衍历的内容共分为七篇,结构也为后世的历法所效仿。
D.宋元时代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数据最精、大型仪器最多、恒星观测最勤,且多有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者。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料记载表明,我国夏商时期已有历法;但是今人尚未完全弄懂这些史料的含意,所以夏商时期历法的具体内容还正在研究之中。
B.比起天体测量精度来,古代帝王更关注奇异天象,因为他们认为上天是有意志的,从天象观测能够得知上天预示的祸福,这样就可以趋吉避凶。
C.在明代,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产生于欧洲,这是中国天文学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D.中国古代天文学擅长代数计算,未能从几何结构进行研究,因此在解决天体位置与推算值两者弥合问题上,只注意表象,不能深入探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海军第一批护航编队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此次航行用时10天,途经南海、马六甲海峡,穿越印度洋,总航程4500海里.关于此次航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4 500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路程

B. “4 500海里指的是护航舰艇的航行位移

C. 当研究护航舰艇甲板上的舰载飞机起飞时,可以将舰艇看作质点

D. 当研究护航舰艇的航行轨迹时,不可以将其看作质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电梯内的水平地板上有一体重计,某人站在体重计上,电梯静止时,体重计的示数为40kg在电梯运动过程中,某一段时间内该同学发现体重计示数为60kg,取g=10m/s2,则在这段时间内

A. 该同学所受的重力变大了

B. 该同学对体重计的压力大于体重计对他的支持力

C. 电梯一定在竖直向上运动

D. 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方向一定竖直向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量为零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B.动能不变,物体的动量一定不变
C.物体所受合外力不变时,其动量一定不变
D.物体受到恒力的冲量也可能做曲线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核反应堆内发生的是轻核聚变反应
B.核反应堆内发生的是重核裂变反应
C.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与外部条件及其变化无关
D.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它具有很强的穿透本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准备好相关实验器材后,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很小的角度后释放,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当单摆再次回到释放位置时停止计时,将记录的这段时间作为 单摆的周期。以上操作中有不妥之处,请对其中两处加以改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机械波和电磁波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都能发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现象
B.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频率不同而已
C.它们都可能是横波,也可能是纵波
D.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只取决于介质,跟频率无关;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只跟频率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磁场对通电导线和运动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的方向一定与磁场方向垂直

B. 带电粒子只受洛伦兹力作用时,其动能不变,速度一直改变

C. 有固定转动轴的通电线框在磁场中一定会转动

D. 电荷在磁场中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