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如图所示为某种弹射装置的示意图,光滑的水平导轨MN右端N处与水平传送带理想连接,传送带长度L=4.0m,皮带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带动皮带以恒定速率v=3.0m/s匀速传动.三个质量均为m=1.0kg的滑块A、B、C置于水平导轨上,开始时滑块B、C之间用细绳相连,中间有一压缩的轻弹簧,处于静止状态,滑块A以初速度v0=2.0m/s沿B、C连线方向向B运动,A与B碰撞后粘合在一起,碰撞时间极短,可认为A与B碰撞过程中滑块C的速度仍为零.因碰撞使连接B、C的细绳受扰动而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C与A、B分离.滑块C脱离弹簧后以速度 vC=2.0m/s滑上传送带,并从右端滑出落至地面上的P点,已知滑块C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滑块C从传送带右端滑出时的速度大小;
(2)滑块B、C用细绳相连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P
(3)若每次实验开始时弹簧的压缩情况相同,要使滑块C总能落至P点,则滑块A与滑块B撞前速度的最大值vmax是多少?

分析 (1)C在传送带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然后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出C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
(2)A、B碰撞过程、弹簧弹开过程系统动量守恒,应用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弹簧的弹性势能.
(3)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与运动学公式可以求出滑块A的最大速度.

解答 解:(1)滑块C滑上传送带后做匀加速运动,
设滑块C从滑上传送带到速度达到传送带的速度v所用的时间为t,
加速度大小为a,在时间t内滑块C的位移为x.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
由运动学公式得:v=vC+at,x=vct+$\frac{1}{2}$at2
代入数据可得:x=1.25m,x=1.25m<L,
滑块C在传送带上先加速,达到传送带的速度v后随传送带匀速运动,
并从右端滑出,则滑块C从传送带右端滑出时的速度为v=3.0m/s.
(2)设A、B碰撞后的速度为v1,A、B与C分离时的速度为v2
由动量守恒定律:mAv0=(mA+mB)v1
(mA+mB)v1=(mA+mB)v2+mCvC
AB碰撞后,弹簧伸开的过程系统能量守恒:
EP+$\frac{1}{2}$(mA+mB)v12=$\frac{1}{2}$(mA+mB)v22+$\frac{1}{2}$mCvC2
代入数据可解得:EP=1.0J;
(3)在题设条件下,若滑块A在碰撞前速度有最大值,则碰撞后滑块C的速度有最大值,
它减速运动到传送带右端时,速度应当恰好等于传递带的速度v.
设A与B碰撞后的速度为v1′,分离后A与B的速度为v2′,滑块C的速度为vc′,
C在传送带上做匀减速运动的末速度为v=3m/s,加速度大小为2m/s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v2_vC2=2(-a)L,解得:vC′=5m/s,
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A、B碰撞过程:mAvA=(mA+mB)v1′,
弹簧伸开过程:(mA+mB)v1′=mCvC′+(mA+mB)v2′,
在弹簧伸开的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EP+$\frac{1}{2}$(mA+mB)v12=$\frac{1}{2}$(mA+mB)v22+$\frac{1}{2}$mCvC2
代入数据解得:vm=7.1m/s;
答:(1)滑块C从传送带右端滑出时的速度为3m/s;
(2)滑块B、C用细绳相连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1.0J;
(3)滑块A与滑块B撞前速度的最大值vmax是7.1m/s.

点评 本题着重考查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问题,同时借助传送带考查到物体在恒定摩擦力作用下的匀减速运动,还需用到平抛的基本知识,这是力学中的一道知识点比较多的综合题,学生在所涉及的知识点中若存在相关知识缺陷.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在x 轴上有两个点电荷q1和q2(q1在q2左边),电势随着x 的关系如图所示.当x=x0时,电势为0,当x=x1时,电势有最小值U=-U0.点电荷产生电势的公式为U=k$\frac{q}{r}$,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q2在坐标原点处,且为正电荷
B.x0位置处电场强度为零
C.q1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frac{{{x}_{1}}^{2}}{{x}_{0}}$(1-$\frac{2{x}_{0}}{{x}_{1}}$)
D.两个点电荷所带电荷量大小q1<q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所示,是某次发射人造卫星的示意图,人造卫星先在半径为r的近地圆周轨道1上运动,然后改在椭圆轨道2上运动,最后在半径为7r的圆周轨道3上运动,a点是轨道1、2的交点,b点是轨道2、3的交点,人造卫星在轨道1上a点的速度为v1a,在轨道2上a点的速度为v2a,在轨道2上b点的速度为v2b,在轨道3上b点的速度为v3b,已知卫星在圆轨道运行时的引力势能为Ep=-$\frac{GMm}{r}$,选择无穷远处为势能零点,r是卫星与中心天体的球心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轨道1、2、3的周期之比为7$\sqrt{7}$:8:1
B.v2a>v1a>v2b>v3b
C.v1a>v2a>v3b>v2b
D.圆周轨道1和3上运行时,卫星和地球系统的机械能之比为7: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所示,倾角为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地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和物体A相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
A.B受到C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
B.C受地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
C.C有沿地面向右滑动的趋势,一定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
D.将细绳剪断,若B依然静止在斜面上,此时地面对C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电场和重力场都存在的空间中,一带电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电场力做了10J的功,重力做了6J的功,克服阻力做了7J的功,则此过程中带电小球的(  )
A.机械能增加了10J,动能增加了9J
B.机械能增加了3J,动能增加了9J
C.电势能增加了10J,动能增加了9J
D.电势能减少了10J,重力势能增加了6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兴趣小组准备探究“合外力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前组员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①W∝v;②W∝v2;③W∝$\sqrt{v}$;④W∝(△v)2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PQ为一块倾斜放置的木板,在Q处固定一个速度传感器(用来测量物体每次通过Q点的速度).在刚开始实验时,小刚同学提出“不需要测出物体质量,只要测出物体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L和读出速度传感器的读数v就行了”,大家经过讨论采纳了小刚的建议.
(1)请你说明小刚建议根据动能定理列出方程式,可以简化约去质量m;
(2)让物体分别从不同高度无初速释放,测出物体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L1、L2、L3、L4…,读出物体每次通过Q点的速度v1、v2、v3、v4、…,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L-v图象.若为了更直观地看出L和v的变化关系,他们下一步应该作出A;
A.L-v2图象   B.L-$\sqrt{v}$图象    C.L-$\frac{1}{v}$图象D.L-$\frac{1}{{\sqrt{v}}}$图象
(3)实验中,木板与物体间摩擦力不会(“会”或“不会”)影响探究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一根铁链总长为L,平放在桌面上,铁链每单位长度的质量为λ.现用手提起链的一端,使之以速度v竖直地匀速上升,试求在从一端离地开始到全链恰离地,手的拉力的冲量$\frac{λg{L}^{2}}{2v}$+λL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所示,半径为R,内径很小的光滑半圆细管竖直放置,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以不同的速率进入管内,若A球通过圆周最高点C,对管壁上部的压力为3mg,B球通过最高点C时,对管壁内、外侧的压力均为0,求A、B球落地点间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如图是一探究功能关系的实验装置,水平面与斜面交于B点,轻弹簧左端固定于竖直墙面,用质量为m的滑块压缩弹簧至D点,由静止释放,滑块脱离弹簧后恰好能滑到斜面最高点C;然后,去掉斜面改用圆弧形轨道,让滑块由相同位置D静止释放,滑块沿圆弧轨道上升至某点.已知水平面、斜面BC、圆弧形轨道和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BD=L1,斜面底边BE=L2,倾角为θ.滑块可视为质点,不计滑块在B点的机械能损失,则(  )
A.释放滑块前弹簧的弹性势能为μmg(L1+L2)+mgL2tanθ
B.滑块由D点滑到B点时动能为μmgL2+mgL2tanθ
C.在两次运动过程中滑块上升的高度相同
D.在两次运动过程中滑块的机械能损失均为μmg(L1+$\frac{{L}_{2}}{cos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