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如图所示的正弦式交流电源加在阻值为20Ω的纯电阻元件上,并在电路中串联一个理想电流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该元件的电流是直流B.电流表的示数不断变化
C.电流表的示数为11AD.电流表的示数为15.55A

分析 通过u-t图象判断出是交流电,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的是有效值,即可判断

解答 解:A、电压随时间周期性变化,故通过该元件的电流是交流,故A错误;
B、电流表测量为为有效值,示数不会变化,故B错误;
CD、交流电的有效电压U=$\frac{{U}_{m}}{\sqrt{2}}=\frac{311}{\sqrt{2}}V=220V$,流过的电流I=$\frac{U}{R}=\frac{220}{20}A=11A$,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的是交流电的有效值,会从图象中判断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短跑运动员在直线跑到上训练时,从静止开始加速,第1s、第2s、第3s、第4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2m、4m、6m、8m.下列关于该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4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B.在第3s内和第4s内的平均速度都是7m/s
C.第3s末的瞬时速度一定是7m/s
D.前4s内该运动员可能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0.A、B两车在同一直线上向右匀速运动,B车在A车前,A车的速度大小为V1=8m/s,B车的速度大小为V2=20m/s.当A、B两车相距x0=60m时,B车开始紧急刹车,加速度大小为a=2m/s2,从此时开始计时,刹车过程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求:
(1)A车追上B车之前,两者相距的最大距离;
(2)从安全行驶的角度考虑,为避免两车相撞,在题设条件下,A车在B车刹车的同时至少应以多大的加速度开始刹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把面积一定的线圈放在磁场中,关于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和磁感应强度关系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最大,则该处磁感应强度一定最大
B.若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为零,则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也为零
C.在磁场中某处,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只与该处的磁感应强度和线圈的面积有关
D.在磁场中某处,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放置时,在该处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4.如图所示,把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动摩擦因数为μ的斜面上,慢慢增大斜面的倾角,当倾角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物体开始从斜面上滑下.求此时斜面的倾角θ是多少.(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如图所示,把一个架在绝缘支架上的枕形导体放在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点场强相等,且都为零
B.枕形导体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
C.感应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EA<EB
D.若用导线将导体B端与大地相连,电子将从大地沿导线流向导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1.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
(1)以下哪些操作能够增大屏上相邻两条亮纹之间的距离?AD.
A.将绿色滤光片换为红色滤光片B.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
C.增大单缝与双缝之间的距离D.增大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
(2)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1条亮纹中心,对应的读数是x1=2.190mm,继续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5 条亮纹中心,对应的读数是x2=7.870mm.已知双缝间距d=0.2mm,双缝到屏的距离L=1m.则所测光的波长λ=284nm.
(3)若去掉装置中的红色滤光片,而是在双缝前把一条缝用红色滤光片挡住,而另一条缝用蓝色滤光片挡住,则能否在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不能(填“能”或“不能”),其理由是红光、蓝光频率不相等,不满足干涉条件(限制在20字内作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8.如图所示,质量m1=0.2kg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板长L=15m,现有质量m2=0.2kg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0=2m/s从左端滑上长木板,最后在长木板上某处与长木板保持相对静止.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g=10m/s2,求:
(1)物块在长木板上滑行的时间t;
(2)要使物块不从长木板右端滑出,物块滑上长木板左端的速度v1不超过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图中装有砝码的小车放在长木板上,左端栓有一不可伸长的细绳,跨过固定在木板边缘的滑轮与一砝码盘相连.在砝码盘的牵引下,小车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图乙是该同学做实验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连续的点,该同学测得相邻点之间的距离分别是S1、S2、S3、S4、S5、S6,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的周期为T.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砝码盘和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1)根据以上数据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表达式为a=$\frac{{s}_{6}^{\;}+{s}_{5}^{\;}+{s}_{4}^{\;}-{s}_{3}^{\;}-{s}_{2}^{\;}-{s}_{1}^{\;}}{9{T}_{\;}^{2}}$
(2)该同学先探究合外力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平衡摩擦力时,要把装有砝码的砝码盘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缓慢抬起,反复调节直到纸带上打出的点迹均匀为止
B.由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与自身重力有关,所以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都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用天平测出M和m后,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以直接用公式a=$\frac{mg}{M}$求出
D.在改变小车质量M时,会发现M的值越大,实验的误差就越小
(3)该同学接下来探究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他平衡摩擦力后,每次都将小车中的砝码取出一个放在砝码盘中,用天平测得砝码盘及盘中砝码的总质量m,并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加速度.得到多组数据后,绘出如图丙a-F图象,发现图象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图象中直线的斜率表示$\frac{1}{m+M}$(用本实验中可测量的量表示).
(4)该同学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物理学思想方法为B
A.理想化模型法      B.控制变量法      C.极限法       D.比值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