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 人们发现,不同的原子核,其核子的平均质量(原子核的质量除以核子数)与原子序数有如图所示的关系。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选对3个得5;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

A. 由图可知,原子核DE聚变成原子核F时会有质量亏损,要吸收能量

B. 由图可知,原子核A裂变成原子核BC时会有质量亏损,要放出核能

C. 已知原子核A裂变成原子核BC时放出的γ射线能使某金属板逸出光电子,若增加γ射线强度,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

D. 在核反应堆的铀棒之间插入镉棒是为了控制核反应速度

E. 在核反应堆的外面修建很厚的水泥层能防止放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的泄漏

 

【答案】

BDE

【解析】原子核DE的核子平均质量大,结合成原子核F时存在质量亏损,要释放能量,A错误;原子核A的核子平均质量大,分裂成原子核BC时质量亏损,要放出核能,B正确;入射光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由入射光的频率决定,与强度无关,C错误;镉棒可以吸收中子,在反应堆中能控制反应速度,D正确; 在核反应堆的外面修建很厚的水泥层能防止放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的泄漏E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核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选做题】请从A、B两模块中选定一个模块作答,如都作答则按A模块评分,本题选择题4分,非选择题8分,共12分.
A、(选修模块3-4)
(1)图一中所示是用光学的方法来检查一物体表面平整程度的装置,其中A为标准平板,B为被检查的物体,C为单色入射光.如要说明能检查平面平整程度的道理,则需要用到下列哪些光学概念?
A
A

A.反射和干涉B.全反射和干涉
C.反射和衍射D.全反射和衍射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CD

A.x射线穿透物质的本领比γ射线更强
B.红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波长变长、颜色不变
C.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的质量与其运动状态有关
D.观察者相对于频率一定的声源运动时,接受到声波的频率可能发生变化
(3)在某介质中形成一列简谐波,波向右传播,在0.1s时刻刚好传到B点,波形如图二中实线所示,且再经过0.6s,P点也开始振动.

求:
①该列波的周期T;
②从t=0时刻起到P点第一次达到波峰时止,O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y0及其所经过的路程s0各为多少?
B、(选修模块3-5)
(1).人们在研究原子结构时提出过许多模型,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它们的模型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B

A.α粒子散射实验与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无关
B.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枣糕模型,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
C.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核式结构模型,建立了枣糕模型
D.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建立了波尔的原子模型
(2)从氢气放电管可以获得氢原子光谱.1885年瑞士中学教师巴尔末对当时已发现的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做了分析,发现这些谱线的波长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如果采用波长λ的倒数,这个公式可写作:
1
λ
=Rn(
1
22
-
1
n2
)(n=3,4,5,6,…)(RH
为常数)
自巴尔末系发现后,人们又在紫外区和红外区发现了一些新的谱线,这些谱线也可以用类似巴尔末的简单公式来表示,例如赖曼系公式:
1
λ
=RH(
1
12
-
1
n2
)(n=2,3,4,5,…)
(RH为常数)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著名的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理论.上述两个公式中的n在波尔理论中被称为量子数.玻尔氢原子理论的能级图如图所示.

阅读了上面的资料后,你认为巴尔末系是氢原子能级图中的
B
B

A.线系I    B.线系II    C.线系III D.线系IV
(3)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静止的质量为M的木块,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初速度v0水平射入木块而没有穿出,子弹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设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木块运动的位移为s,子弹所受阻力恒定.试证明:s<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测量一只量程已知的电压表内阻,器材如下:
A.待测电压表V(量程3V,内阻未知)     B.电流表A(量程3A内阻0.01Ω)
C.定值电阻R0(阻值2kΩ额定电流50mA) E.多用电表
D.电池组E(电动势小于3V,内阻可忽略)  F.开关S1、S2
G.导线若干
有一同学利用上述所给的器材,进行如下实验操作:1用多用电表进行粗测:多用电表电阻挡有三个倍率,分别是×100Ω、×10Ω和×1Ω.该同学选择×10Ω倍率,用正确的操作方法测量,发现指针偏转角度太小.为了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应选用
×100Ω
×100Ω
倍率.若这时刻度盘上的指针位置如上图所示,那么测量结果大约是
3
3
kΩ.2为了更准确的测出此电压表内阻大小,该同学设计了甲、乙两实验电路.你认为其中较为合理的是
电路.3用你选择的电路进行实验时,用上述所测各量表示电压表内阻,其表达式为RV=
U2
U1-U2
R0
U2
U1-U2
R0

(2)移动电话已成为现代入及时便捷进行沟通的工具.但有时人们在需要联系时却发现电池没电的情况,因此研究高性能、大容量的超长待机的锂离子电池,是摆在移动电话制造商面前的重要课题.锂离子电池相当于一个直流电源,下图是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SGH-D508的移动电话的锂电池的铭牌.这种移动电话在正常待机时,流过电池的电流约为80mA,通话时电流约为150mA.某同学想比较精确的测出该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他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一般锂电池的内阻在零点几欧到几欧之间.实验室备有以下器材:
A.电压表V1量程1.0V内阻未知;      B.电压表V2量程5.0V内阻未知;
C.电流表A1量程200mA内阻r1=2.0Ω; D.电流表A2量程0.6A内阻r2约为0.5Ω
E.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0~10Ω; F.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0~100Ω;
G.开关、导线(该导线可以与锂电池方便的连接)若干; H.学生电源
(1)为能较准确地测得电动势E和内阻r,除锂电池外,上述器材中应该选择
BCFG
BCFG
(填器材序号字母).
(2)实验中,当电流表读数为I1时,电压表读数为U1;当电流表读数为I2时,电压表读数为U2.则E和r的计算公式为:E=
U2I1-U1I2
I1-I2
U2I1-U1I2
I1-I2
;r=
U2-U1
I1-I2
U2-U1
I1-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0?于都县模拟)(1)实验室中有下列几个长度测量仪器:①米尺、②10分度游标卡尺、③20分度游标卡尺、④50分度游标卡尺、⑤螺旋测微器.一个同学用其中一种仪器测量某工件的长度为8.116cm,则他所使用的仪器为
 (填仪器序号)

(2)如图1所示为一多用电表的表盘示意图,选择开关已经旋到R×10Ω的电阻挡位上,这种情况下该欧姆表的总内阻R=
150
150
Ω.有一位同学实验时发现该表内所用的5号锌锰干电池(标称电动势1.5V)已旧,随手将刚充好电的5号镍氢电池(电动势为1.2V)换上,选择开关不变,经过调整后测量一未知电阻Rx的阻值,发现表针恰好指在表盘的正中间,则该电阻Rx的准确值应为:
D
D

(A)15Ω     (B)150Ω    (C)12Ω   (D)120Ω
(3)发光二极管(LED)近年来被人们誉为是本世纪的新型光源.有一些手灯就是用几个发光二极管并联后作为光源使用的,其发光效率很高.它在正常工作时,正向压降约3.2V,电流在15mA左右.现取这样一只发光二极管(电路符号表示),要测量它的伏安特性,另提供有下列的实验器材:电源E(电动势为4V,内阻不计);滑线变阻器R0(阻值0-20Ω);毫安表(量程20mA,有内阻);数字万用表(电压挡有五个量程:分别为0.2V、2V、20V、200V,2000V,内阻很大);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要求:(Ⅰ)在图2方框内画出能测定其伏安特性的电路原理图,并在图上注明电压表挡所选量程.
(Ⅱ)某实验员通过实验已得出了图3所示的U-I特性曲线图.接着,他又用该二极管、电源E和另一只固定电阻R等组成图4所示的电路,当闭合开关S时,发现二极管发出微弱白光,立即用万用表的电压挡测得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1.0V,由此可以判定电阻R的阻值大约为
154
154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建筑、桥梁工程中所用的金属材料(如钢筋钢梁等)在外力作用下会伸长,其伸长量不仅与和拉力的大小有关,还和金属材料的横截面积有关.人们发现对同一种金属,其所受的拉力与其横截面积的比值跟金属材料的伸长量与原长的比值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杨氏模量.用E表示,即:E=
F
S
 )
△L
L
 )
;某同学为探究其是否正确,根据下面提供的器材:不同粗细不同长度的同种金属丝;不同质量的重物;螺旋测微器; 游标卡尺;米尺;天平;固定装置等.设计的实验如图1所示.
该同学取一段金属丝水平固定在固定装置上,将一重物挂在金属丝的中点,其中点发生了一个微小下移h.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为D;用游标卡尺测得微小下移量为h;用米尺测得金属丝的原长为2L;用天平测出重物的质量m(不超量程).
①在一次测量中:
a.螺旋测微器如图2甲所示,其示数为
3.853
3.853
mm;
b.游标卡尺如图2乙所示,其示数为
11.14
11.14
mm;

②用以上测量量的字母表示该金属的杨氏模量的表达式为:E=
2mgL
L2+h2
πD2h(
L2+h2
-L)
2mgL
L2+h2
πD2h(
L2+h2
-L)

(2)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时,某小组设计双车位移比较法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将轨道分上下双层排列,两小车后的刹车线穿过尾端固定板,由安装在后面的刹车系统同时进行控制(未画出刹车系统).通过改变砝码盘中的砝码来改变拉力大小.通过比较两小车的位移来比较两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因为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式为
s=
1
2
at2
s=
1
2
at2
.已知两车质量均为200g,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
实验次数 小车 拉力F/N 位移s/cm 拉力比F/F 位移比s/s
1 0.1 22.3 0.50 0.51
0.2 43.5
2 0.2 29.0 0.67 0.67
0.3 43.0
3 0.3 41.0 0.75 0.74
0.4 55.4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结论:
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当小车质量保持不变时,由于s∝F说明a∝F;
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当小车质量保持不变时,由于s∝F说明a∝F;

该装置中的刹车系统的作用是
控制两车同时运动和同时停止;
控制两车同时运动和同时停止;

为了减小实验的系统误差,你认为还可以进行哪些方面的改进?(只需提出一个建议即可)
调整两木板平衡摩擦力(或使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等).
调整两木板平衡摩擦力(或使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