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8.1820年4月的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上课时,无意中让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突然发现小磁针偏转.这个现象并没有引起在场其他人的注意,而奥斯特却是个有心人,他非常兴奋,紧紧抓住这个现象,接连三个月深入地研究,反复做了几十次实验.关于奥斯特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中一定能够观察到小磁针偏转的是(  )
A.通电导线AB东西放置,小磁针放在导线正下方,闭合开关
B.通电导线AB南北放置,小磁针放在导线正下方,闭合开关
C.通电导线AB东西放置,小磁针放在导线正下方,改变电流方向
D.通电导线AB南北放置,小磁针在AB延长线的B端外侧,改变电流大小

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现象,同时明确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别情况,并要求搞清地磁场的分布对小磁针的影响.

解答 解:奥斯特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对小磁针有磁场力作用,但地磁场也对小磁针有磁场力作用(指向南北),所以为了回避因地磁场的作用,因此将导线须南北放置,若偏转说明是通电导线的磁场引起的,且放置在导线的下方或上方,不能在导线的延长线上,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已经直导线周围磁场的分部情况,并强调地磁场的作用,同时本题比较简单,对于类似简单问题不能忽视,要不断加强练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测定一个蓄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该小组的两同学利用相同的器材分别设计了如图(a)、(b)所示的两个电路,R0为定值电阻,试完成下列问题.
 
(1)先直接用多用电表测定该电池的电动势,在操作无误的情况下,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和表盘示数如图(c)和图(d)所示,其表盘的示数为9.6V.

(2)这两个同学通过正确实验,然后将实验数据经过处理后在同一个坐标系中作出了如图(e)所示的图象,则:
①在图(e)中,图线A所选的实验原理图是图a(填“图(a)”或“图(b)”),此时图(e)中的横坐标是$\frac{1}{R}$,由该图象求得电源的电动势E=10V.
②在得到图线B的实验中,图(e)中的横坐标是$\frac{1}{R+{R}_{0}}$,由该图象求得电源的内阻r=17.1Ω.(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如图所示,ABCD为正四面体,E、F、G、H为边长中点,在A、B分别有等量异种点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C、D两点电场强度相同B.E、F两点电势相等
C.将正电荷从E移到F点电势能减小D.将正电荷从G移到H点电势能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s 内的位移是1m,则第1s末的瞬时速度为(  )
A.1m/sB.0.5m/sC.2m/sD.2.5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测量电源电动势E、内阻r和定值电阻Rl的阻值.实验器材有:待测电源E,待测电阻R1,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很小),电阻箱R(0-99.99Ω),单刀单掷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导线若干.

(1)先测定值电阻R1的阻值.请将该同学的操作补充完整:
A.闭合S1,将S2切换到a,读出电流表的示数记为I0
B.将S2切换到b,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示数为I0,读出此时电阻箱的示数记为Ro
C.则电阻R1=R0
(2)该同学继续测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的阻值.做法是:闭合S1,将S2切换到b,调节电阻箱,读出多组电阻箱示数R和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frac{1}{I}$-R,则电源电动势E=3.1V,内阻r=6.2Ω(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所示,三角形传送带以v=5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传送带两边倾斜部分的长度都是L=6m,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现有两个质量均为m=1kg的小物体A、B从传送带顶端都以v0=1m/s的初速度同时沿传送带下滑,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0.75.(取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A、B两物体到达传送带底端的时间差(结果可用分数表示);
(2)整个下滑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总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两种相互的因素决定了分子的三种不同的聚集形态:固体、液体和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中的分子是静止的,液体、气体中的分子是运动的
B.液体表面层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
C.液体的蒸发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D.汽化现象是液体分子间因相互排斥而发生的
E.有的物态变化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却不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关于E=$\frac{F}{q}$…①和E=k$\frac{Q}{{r}^{2}}$…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式中,F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力,q是放入电场中电荷的电量
B.①式中,F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力,q是产生电场电荷的电量
C.②式中,Q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的电量
D.②式中,Q是产生电场的电荷的电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B.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减小,分子势能增大
C.液晶具有光学的各向异性
D.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碰撞次数减小,气体的压强可能增大
E.自然界凡是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宏观过程都能自然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