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水平匀强磁场中,有一竖直放置的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导轨平面与磁场垂直,导轨间距为L,顶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将一根金属棒从导轨上的M处以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棒到达N处后返回,回到出发点M时棒的速度为抛出时的一半.已知棒的长度为L,质量为m,电阻为r.金属棒始终在磁场中运动,处于水平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忽略导轨的电阻.重力加速度为g.
(1)金属棒从M点被抛出至落回M点的整个过程中,求:
a.电阻R消耗的电能;
b.金属棒运动的时间.
(2)经典物理学认为,金属的电阻源于定向运动的自由电子与金属离子的碰撞.已知元电荷为e.求当金属棒向下运动达到稳定状态时,棒中金属离子对一个自由电子沿棒方向的平均作用力大小.

分析 (1)金属棒从M点被抛出至落回M点的整个过程中,动能减少转化为电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求电阻R消耗的电能.由于金属棒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安培力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做的是非匀变速运动,不能用运动学公式求时间,可运用动量定理和微元法结合求解.
(2)当金属棒向下运动达到稳定状态时重力的功率等于回路的电功率.根据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neSv和金属棒生热功率公式Pr=(nSL)fv,结合进行解答.

解答 解:
(1)a.金属棒从M点被抛出至落回M点的整个过程中,由能量守恒
回路中消耗的电能  $Q=\frac{1}{2}mv_0^2-\frac{1}{2}m{({\frac{v_0}{2}})^2}=\frac{3}{8}mv_0^2$
电阻R消耗的电能  ${Q_R}=\frac{R}{R+r}•Q=\frac{3Rmv_0^2}{8(R+r)}$
b.方法一:
金属棒从M点被抛出至落回M点的整个过程中,取向下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mg•t+{I_安}=m•\frac{v_0}{2}-({-m{v_0}})$
将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可认为在每个小段中感应电动势几乎不变,设每小段的时间为△t.
则安培力的冲量 I=Bi1L•△t+Bi2L•△t+Bi3L•△t+…I=BL(i1•△t+i2•△t+i3•△t+…)I=BLq
又  $q=\overline It$,
$\overline I=\frac{\overline E}{R+r}$,
$\overline E=\frac{△Φ}{t}$
因为△Φ=0,
所以I=0
解得  $t=\frac{{3{v_0}}}{2g}$
方法二:
金属棒从M点被抛出至落回M点的整个过程中,由动量定理$mg•t+{I_安}=m•\frac{v_0}{2}-({-m{v_0}})$
将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可认为在每个小段中感应电动势几乎不变,设每小段的时间为△t.
则安培力的冲量${I_安}=\frac{{{B^2}{L^2}}}{R+r}{v_1}•△t+\frac{{{B^2}{L^2}}}{R+r}{v_2}•△t+\frac{{{B^2}{L^2}}}{R+r}{v_3}•△t+…$${I_安}=\frac{{{B^2}{L^2}}}{R+r}({v_1}•△t+{v_2}•△t+{v_3}•△t+…)$
因为棒的位移为0,则  v1•△t+v2•△t+v3•△t+…=0
所以  I=0
解得  $t=\frac{{3{v_0}}}{2g}$
方法三:
金属棒从M点被抛出至落回M点的整个过程中,由动量定理得 $mg•t+{I_安}=m•\frac{v_0}{2}-({-m{v_0}})$
棒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因为棒所受安培力${F_安}=BiL=\frac{{{B^2}{L^2}}}{R+r}•v∝v$
所以棒所受安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亦大致如此.
棒的位移为0,则v-t图线与横轴所围“总面积”为0,F-t图线与横轴所围“总面积”也为0,即整个过程中安培力的冲量I=0.
解得  $t=\frac{{3{v_0}}}{2g}$
(2)方法一:
当金属棒向下运动达到稳定状态时  mg=Fm
其中  ${F_m}=\frac{{{B^2}{L^2}{v_m}}}{R+r}$
解得  ${v_m}=\frac{{mg({R+r})}}{{{B^2}{L^2}}}$
沿棒方向,棒中自由电子受到洛伦兹力evmB、电场力eE和金属离子对它的平均作用力f作用.因为棒中电流恒定,所以自由电子沿棒的运动可视为匀速运动.
则  f+eE=evmB
又  $E=\frac{U}{L}$$U=\frac{{BL{v_m}}}{R+r}•R$
解得  $f=\frac{emgr}{{B{L^2}}}$
方法二:
当金属棒向下运动达到稳定状态时
单位时间内机械能减少  P=mgvm
金属棒生热功率  Pr=$\frac{r}{R+r}P$
回路中的电流  $I=\frac{{BL{v_m}}}{R+r}$
设棒的横截面积为S,棒中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为n,棒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度为v,金属离子对自由电子的平均作用力为f.
则  Pr=(nSL)fv,I=neSv.
所以  $f=\frac{emgr}{{B{L^2}}}$
答:
(1)金属棒从M点被抛出至落回M点的整个过程中,a.电阻R消耗的电能为$\frac{3Rm{v}_{0}^{2}}{8(R+r)}$;b.金属棒运动的时间为$\frac{3{v}_{0}}{2g}$.
(2)当金属棒向下运动达到稳定状态时,棒中金属离子对一个自由电子沿棒方向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frac{emgr}{B{L}^{2}}$.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学会运用微元法求变加速运动的时间,掌握金属棒稳定的条件,理解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桥梁是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一根轻杆长L,两端各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A和B,在距A球$\frac{L}{3}$处有一转轴O,当杆绕轴在竖直平面内匀速转动时,周期T=2π$\sqrt{\frac{L}{g}}$,当杆转到如图所示的竖直位置时,求两球对杆的作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所示,为一个均匀透明介质球,球心位于O点,半径为R.一束单色光从真空中沿DC方向平行于直径AOB射到介质球上的C点,DC与AB的距离H=$\frac{\sqrt{3}R}{2}$.若该光束射入球体经一次反射后由E点(图中未标出)再次折射回真空中,此时的出射光线刚好与入射光线平行,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则(  )
A.介质球的折射率为n=3
B.若增大入射光的频率,则该出射光线仍与入射光线平行
C.光束从C点射入到从E点射出所经历的总时间为$\frac{6R}{C}$
D.若介质球的折射率增大,则该出射光线仍与入射光线平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1)甲同学根据图1所示电路采用“半偏法”测量一个量程为3V的电压表内阻(约3kΩ).
①为使测量值尽量准确,在以下器材中,电阻箱R应选用B,滑动变阻器R0应选用C,电源E应选用F(选填器材前的字母).

A.电阻箱(0~999.9Ω)     B.电阻箱 (0~9999Ω)
C.滑动变阻器(0~50Ω)    D.滑动变阻器(0~2kΩ)
E.电源(电动势1.5V)    F.电源(电动势4.5V)
②该同学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在开关S1、S2均断开的情况下,先将R0的滑片P调至a端,然后闭合S1、S2,调节R0,使电压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再断开开关S2,调节R的阻值,使电压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如果此时电阻箱R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3150Ω,则被测电压表的内阻测量值为3150Ω,该测量值略大于实际值(选填“略大于”、“略小于”或“等于”).
(2)乙同学将一个电流计改装成量程为3V的电压表.该电流计内部由表头和定值电阻r串联组成,其中表头电阻rg=100Ω,r约为几千欧.为确定该电流计的满偏电流Ig和r的阻值,他采用如图2所示电路进行测量.
实验中使用的电源电动势E=3.0V,电阻箱R的最大阻值为9999Ω.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将滑动变阻器R0的滑片P调到a端,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R调到5000Ω;
b.闭合S,仅调节R0使电流计满偏,记录此时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R和电压表的示数U;
c.断开S,将滑动变阻器R0的滑片P再次调到a端,将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R减小1000Ω;
d.重复步骤b、c,直到将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R调为0Ω,断开S,结束实验.
根据实验测量出的多组数据绘制电压表示数U随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阻值R变化的图象,如图3所示.
①现有如下三种量程的电压表,在该实验中为使电压的测量值尽可能准确,电压表应选用的量程为B(选填器材前的字母).
A.0~15V     B.0~3V      C.0~0.5V
②根据上述实验数据绘制出的图象,并考虑实验中存在的误差,可以推测出该表头的满偏电流Ig以及定值电阻r的值应为C.(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30μA,2.4kΩ    B.300μA,5.0kΩ
C.300μA,2.4kΩ   D.30μA,5.0kΩ
③乙同学参考②中判断的结果,他若将电流计串联(选填“串”或“并”)一个阻值为7.5kΩ的电阻,就可以将该电流计改装成量程为3V的电压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为游乐场中过山车的一段轨道,P点是这段轨道的最高点,A、B、C三处是过山车的车头、中点和车尾.假设这段轨道是圆轨道,各节车厢的质量相等,过山车在运行过程中不受牵引力,所受阻力可忽略.那么,过山车在通过P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头A通过P点时的速度最小B.车的中点B通过P点时的速度最小
C.车尾C通过P点时的速度最小D.A、B、C通过P点时的速度一样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关于热力学定律和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B.若两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间斥力增大、引力减小,合力为斥力
C.在围绕地球运行的“天宫一号”内,飘浮的水滴呈球形,这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D.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各部分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所示,质量为m2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木板上放一个m1的木块.现给木块一个相对地面的水平速度v0.已知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因此\\;\\;木板\\;\\;\\;\\;\\;\\;\\;\\;木块$因此木板被木块带动,最后木板与木块以共同的速度运动.求此过程中木块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重水堆核电站在发电的同时还可以生产出可供研制核武器的钚239(${\;}_{94}^{239}$Pu),这种钚239可由铀239(${\;}_{92}^{239}$U)经过n次β衰变而产生,则n为(  )
A.2B.239C.145D.9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一实验小组用某种导电材料制作成电阻较小(约小于3Ω)的元件Z,并通过实验研究该元件中的电流随两端电压从零逐渐增大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1)该小组连成的实物电路如图a所示,其中有两处错误,请在错误的连线上打“×”,并在原图上用笔画出正确的连线.
(2)在实验中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A.
(A)滑动变阻器R1(0~5Ω    额定电流5A)
(B)滑动变阻器R2(0~20Ω   额定电流5A)
(C)滑动变阻器R3(0~100Ω  额定电流2A)
(3)实验测得元件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表所示,试在图b方格纸中画出关系
U(V)00.400.500.600.700.801.001.20
I(A)00.200.00.400.550.751.251.80
(4)把元件Z接入如图c所示的电路中,当电阻R的阻值为2Ω时,电流表的读数为1.25A;当电阻R的阻值为3.6Ω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8A.结合图线,可求出电池的电动势E为4.0V,内阻r为0.4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