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如图所示,质量M=4kg的小车长L=1.4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上面右端静止一质量m=1kg的小滑块(可看作质点),小车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先用一水平恒力F向右拉小车.(g=10m/s2.)
(1)若用一水平恒力F=10N,小滑块与小车间的摩擦力为多大?
(2)小滑块与小车间不发生相对滑动的水平恒力F大小要满足的条件?
(3)若用一水平恒力F=28N向右拉小车,要使滑块从小车上恰好滑下来,力F至少应作用多长时间.

分析 (1)对整体使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共同的加速度,然后UIm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出摩擦力.
(2)小物块在木板上滑动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木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当木板的加速度大于木木块的加速度时,m就会从M上滑落下来.
(3)恒力F=28N,m在M上发生相对滑动,设m在M上面滑动的时间为t,求出木块在t内的位移,两者位移之差等于木板的长度L.

解答 解:(1)当F=10N时,设两者间保持相对静止,
由整体法可得:F=(M+m)a1得a1=2m/s2
隔离小滑块可得:f=ma1=2N
而两者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max=μmg=4N 所以小滑块与小车间的摩擦力为2N.
(2)当两者要发生相对滑动时,小滑块与小车间应达到最大的静摩擦力.此时小滑块的加速度可由fmax=μmg=m a2
 得a2=4 m/s2
由整体法可得:F=(M+m)a2=20N
小滑块与小车间不发生相对滑动的水平恒力F的大小范围是 F≤20N
(3)当F=28N时,两者间相对滑动,小滑块μmg=m a2
a2=4 m/s2
小车 F-μmg=Ma3    得:a3=6m/s2
设 F撤去前作用了时间t1,则两者获得的速度为vm=a2t1,vM=a3t1 
两者产生的位移为:${x_m}=\frac{1}{2}{a_2}{t_1}^2,{x_M}=\frac{1}{2}{a_3}{t_1}^2$
F撤去后m仍以a2加速,M以a4减速,减速的加速度为${a_4}=\frac{μmg}{M}=1m/{s^2}$
设过时间t2两者等速 v′=vm+a2 t2=vM-a4 t2代入得 ${t_2}=\frac{2}{5}{t_1},v′=\frac{28}{5}{t_1}$
t2时间内位移 ${x_m}′=\frac{{{v_m}+v′}}{2}{t_2},{x_M}′=\frac{{{v_M}+v′}}{2}{t_2}$
(xM+xM′)-(xm+xm′)=L
整理得$\frac{7}{5}{t_1}^2=L$
解得t1=1s
答:(1)若用一水平恒力F=10N,小滑块与小车间的摩擦力为2N;
(2)小滑块与小车间不发生相对滑动的水平恒力F的大小范围是 F≤20N;
(3)若用一水平恒力F=28N向右拉小车,要使滑块从小车上恰好滑下来,力F至少应作用1s.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m在M上发生相对滑动时,M的加速度大于m的加速度.以及知道m在M上滑下时,两者的位移之差等于滑板的长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赫兹的低压交流电源上.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距离如图所示.

(1)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B、D、E三点的瞬时速度VB=0.400m/s,VD=0.560m/s,VE=0.640m/s,
(2)用逐差法计算小车的计算式为a=$\frac{{x}_{6}+{x}_{5}+{x}_{4}-{x}_{3}-{x}_{2}-{x}_{1}}{9{T}^{2}}$,小车的加速度为0.801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图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测量“小滑块与小平面之间的支摩擦因数μ”.弹簧左端固定,右端顶住小滑块(滑块与弹簧不连接),开始时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O点是小滑块开始运动的初始位置.某时刻释放小滑块,小滑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经过A处的光电门,最后停在B处.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1)实验中,测得小滑块上遮光条的宽度为d及与光电门相连的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t,则小滑块经过A处时的速度 v=$\frac{d}{t}$.(用题中的符号表示)
(2)为了测量小滑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除了(1)中所测物理量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光电门和B点之间的距离L.(说明物理意义并用符号表示)
(3)利用测量的量表示动摩擦因数μ=$\frac{{d}^{2}}{2gL△{t}^{2}}$.(用题中所测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体育课上,甲、乙两位同学同时从同一处O出发,并同时到达集合地点A处,两人的路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的平均速度相等B.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
C.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D.两人的平均速率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所示,为一通电螺线管内、外三点a、b、c,这三点中,磁感线最密处为(  ) 
A.b处B.c处C.a处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问题研究方法,以下关于所用物理问题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微元法
B.“平均速度”、“总电阻”、“交流电的有效值”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方法
C.电场强度是用比值法定义的,因而电场强度与电场力成正比,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成反比
D.将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的科学家是笛卡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温度升髙时,物体内每一个分子热运动的速率一定都增大
B.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所以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
C.两个分子的间距从极近逐渐增大到10r0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D.液晶具有流动性,其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
E.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一根通电导线在某个空间没有受到安培力,那么(  )
A.这个空间一定没有磁场
B.可能有磁场,且磁场方向与导线垂直
C.可能有磁场,且磁场方向可能与导线中电流方向相同
D.可能有磁场,且磁场方向可能与导线中电流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下列位移图象和时间图象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