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为测量木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方案:实验装置如图1,让木块以某一初速度冲上木板构成的斜面,最终停在最高点.用刻度尺测量从光电门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再用刻度尺测量计算出木板构成斜面倾角的余弦值,从而求出它们的动摩擦因数.(g取10m/s2
(1)该实验斜面倾角的正切值应满足tanθ≤μ.
(2)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如图2所示,示数为5.0mm.
(3)测量出木板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为1m,经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分别为1.00ms,已知木板倾角余弦值为0.8,求出μ=0.81.(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分析 (1)物体能静止在斜面上,重力沿斜面的分析小于最大滑动摩擦力,即可判断;
(2)游标卡尺的读数时先读出主尺的刻度,然后看游标尺上的哪一个刻度与主尺的刻度对齐,最后读出总读数;
(3)根据平均速度求得经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利用速度位移公式求得上滑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得摩擦因数

解答 解:(1)物体最终能静止在斜面上,则μmgcosθ≥mgsinθ,解得:μ≥tanθ
(2)主尺读数为5mm,游标尺读数为0,由图知该游标尺为十分度的卡尺,精度为0.1mm,故测量结果为:d=5mm+0×0.1mm=5.0mm.
(3)经过光电门的速度为:v=$\frac{d}{t}=\frac{0.005}{0.001}m/s=5m/s$,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可知:$a=\frac{{v}^{2}}{2s}=\frac{25}{2×1}m/{s}^{2}=12.5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gsinθ+μmgcosθ=ma,
解得:$μ=\frac{13}{16}=0.81$
故答案为:(1)≤;(2)5.0;(3)0.81

点评 本题通过动能定理得出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从而确定要测量的物理量.要先确定实验的原理,然后依据实验的原理解答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某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受到两个恒定的水平共点力的作用,以10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中F1与加速度的方向的夹角为37°,某时刻撤去F1,此后该物体(  )
A.加速度可能为5m/s2B.速度的变化率可能为6m/s2
C.1秒内速度变化大小可能为20m/sD.加速度大小一定不为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某司机在平直公路上驾驶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东行驶.前方突现危情,司机刹车减速.加速度大小为8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从刹车开始至停止共耗时2.5s
B.汽车从刹车开始至停止共前进40m
C.汽车从开始刹车3s后,汽车位移为24m
D.汽车从开始刹车1s后,汽车位移为16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A、B两小木块中部夹一被压缩的轻弹簧,当轻弹簧被放开时,A、B两小木块各自在桌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飞离桌面落在地面上.若mA=3mB,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在与轻弹簧作用过程中,两木块的速度变化量相同
B.若A、B在空中飞行时的动量变化量分别为△p1和△p2,则有△p1:△p2=1:1
C.若轻弹簧对A、B做功分别为W1和W2,则有W1:W2=1:3
D.A、B落地点到桌面边缘的水平位移大小之比为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8.人用与水平方向成37°的斜向上拉力F=100N使m=10kg的箱子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水平面运动.求:
(1)前2秒内拉力做的功.
(2)第2秒末的瞬时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果我们把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势能;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那么,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可以给我们一个启示.关于这个启示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小球在向下倾斜的斜面A上运动时,小球离地面的高度减小,速度增大,小球的速度是由高度转变而来的 
②小球在向上倾斜的斜面B上运动时,小球离地面的高度增加,速度减小,小球的高度是由速度转变而来的 
③小球在斜面A上运动时,小球离地面的高度减小,速度增大,小球的动能是由势能转化而来的 
④小球在斜面B上运动时,小球离地面的高度增加,速度减小,小球的势能是由动能转化而来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如图1所示,装有两个光电门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带有窄遮光片(宽度为d)的滑块被一端固定的弹簧经压缩后弹开,依次经过两光电门,光电门有两种计时功能,既可以记录遮光片到达两光电门的时间差t,又可以分别记录在两光电门处的遮光时间△tA和△tB(在本题各次实验中,滑块运动到A前已脱离弹簧)

(1)遮光片经过A时的速度大小为$\frac{d}{△{t}_{A}}$(选用d、t、△tA或△tB表示);
(2)利用实验中测出的d、△tA、△tB和AB间距s,写出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表达式μ=$\frac{(\frac{d}{△{t}_{A}})^{2}-(\frac{d}{△{t}_{B}})^{2}}{2gs}$(重力加速度为g);
(3)将光电门A固定,调节B的位置,每次都使物块将弹簧压到同一位置O后由静止释放,记录各次t值并测量AB间距s,作出$\frac{s}{t}$-t关系图线如图2,该图线纵轴截距的物理意义是挡光片经过光电门A时的速度,利用该图线可以求得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4(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两辆相同的小车,质量都是M.B车静止,其顶板上用细线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M=4m),小球也处于静止.A车以速度v0向右匀速运动,和B车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两车不再分开,这时可以观察到B车中悬挂的小球开始摆动.若小球第一次向左摆动的最大摆角为600,求悬挂小球的细线的长度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如图所示,A、B为粗细均匀的铜环直径两端,若在A、B两端加一电压U,则环心O处的磁感应强度为0.(已知圆环直径为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