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在研究性课题的研究中,小刚、小聪和小明所在的小组收集了手机的电池以及从废旧收音机上拆下的电阻、电容、电感线圈等电子器件.现从这些材料中选取两个待测元件进行研究,一是电阻Rx(阻值约2kΩ),二是手机中常用的锂电池(电动势E的标称值为3.4V).在操作台上还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

A.电压表V(量程4V,内阻Rv约10kΩ)
B.电流表A1(量程100mA,内阻RA1约5Ω)
C.电流表A2(量程2mA,内阻RA2约50Ω)
D.滑动变阻器R(0~40Ω.额定电流1A)
E.电阻箱Ro (0~999.9Ω)
F.开关S-只、导线若干
①小刚采用伏安法测定Rx的阻值,他使用的电是待测的锂电池.图甲是他连接的部分实验器材,请你用笔划线在答题卡上完成实物连接.小刚选用的电流表应是A2(选填“A1”或“A2”);他用电压表的读数除以电流表的读数作为Rx的测量值,则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填“大于”或“小于”);
②小聪和小明设计了图乙所示的电路图测量锂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
a.小聪的实验操作是: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的阻值为R1时,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l;调整电阻箱的阻值为R2时,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2.根据小聪测出的数据可求得该电池的电动势,其表达式为E=$\frac{{{U_1}{U_2}({R_1}-{R_2})}}{{{U_2}{R_1}-{U_1}{R_2}}}$;
b.小明认为用线性图象处理数据更便于分析.他在实验中多次改变电阻箱阻值,获取了多组数据,画出的$\frac{1}{U}$-$\frac{1}{R}$图象为一条直线(见图丙).则该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frac{1}{U}$=$\frac{r}{ER}+\frac{1}{E}$,由图丙可知该电池的电动势E=3.3V、内阻r=0.25Ω.

分析 ①根据电路最大电流选择电流表,根据题意确定滑动变阻器与电流表的接法,然后连接实物电路图;根据实验电路分析实验误差;
②a、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列方程,然后求出电源电动势的表达式;
b、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出图象的函数表达式,根据图象与函数表达式求电源电动势与内阻.

解答 解:①测量Rx的阻值时,滑动变阻器采取分压接法,由于待测电阻的阻值较大,电流表采取内接法,实物图如图所示;通过待测电阻的最大电流为${I_m}=\frac{3.4}{2000}=1.7mA$,故电流表选取A2;由于电流表采取内接法,用电压表的读数除以电流表的读数应该为待测电阻与电流表内阻的阻值之和,所以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②a.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知:
$E={U_1}+\frac{U_1}{R_1}r$
$E={U_2}+\frac{U_2}{R_2}r$,
联立解得:$E=\frac{{{U_1}{U_2}({R_1}-{R_2})}}{{{U_2}{R_1}-{U_1}{R_2}}}$;
b.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知:$E=U+\frac{U}{R}r$,
整理得$\frac{1}{U}=\frac{r}{ER}+\frac{1}{E}$,所以截距$\frac{1}{E}=0.3$,
解得$E=\frac{10}{3}V$;
斜率$\frac{r}{E}=\frac{0.6-0.3}{4}=\frac{3}{40}$,
解得r=0.25Ω.
故答案为:(1)连线见图;A2;大于  (2)a.$\frac{{{U_1}{U_2}({R_1}-{R_2})}}{{{U_2}{R_1}-{U_1}{R_2}}}$;b.$\frac{r}{ER}+\frac{1}{E}$;3.3  0.25

点评 本题考查了求电源电动势与内阻实验,应用图象法求电源电动势与内阻时,要先求出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然后根据图象与函数表达式即可求出电源电动势与内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现要测一根细而实心均匀导电材料的电阻率ρ.
(1)用刻度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材料的长度L和直径d,测量直径时螺旋测微器示数如图(甲)所示,则d=0.400mm;
(2)用电流表A1(量程100MA,内阻RA1约为5Ω)、电流表A2(量程50mA 内阻RA2为10Ω)、电源E(电动势2.0V 内阻不计)、开关、滑动变阻器R(1A 10Ω)和导线若干来测量材料的电阻(电阻阻值约为10Ω).①在虚线框内(图乙)画出较为合理的实验电路图.②根据电路图写出计算电阻率公式ρ=$\frac{{π{d}^{2}I}_{2}{R}_{A2}}{4L{(I}_{1}-{I}_{2})}$(用测出的物理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如图甲所示,一根细长而均匀的合金管线样品,横截面为环形.此合金管线长度用L表示,外径用D表示,电阻约为5Ω.已知这种合金的电阻率为ρ,且ρ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因管线内中空部分内径太小,无法直接测量.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测量中空部分的截面积S0,可供选择的器材如下:
A.毫米刻度尺
B.螺旋测微器
C.电流表A(300mA,1.0Ω)
D.电压表V1(15V,约10kΩ)
E.电压表V2(3V,约6kΩ)
F.滑动变阻器R1(2KΩ,0.5A)
G.滑动变阻器R2(10Ω,2A)
H.标准电阻(R0=5Ω)
I.蓄电池(3V,约0.05Ω)
J.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管线的外径D,示数如图乙所示,管线的外径等于1.510mm;
(2)上述器材中,电压表应选E,滑动变阻器应选G.(均只填代号字母)
(3)请在方框中将设计方案的实验电路图补充完整,要求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均能过半,并能测量多组数据,合金管线电阻用Rx表示.
(4)将测得的多组U、I数据绘制成U-I图象如图丙所示,并计算出图象的斜率为K,同时用刻度尺测量出了管线的长度L.计算合金管线内部空间截面积S0的表达式为$\frac{π{D}^{2}}{4}-\frac{ρL}{K-{R}_{0}}$.(用已知量和所测物理量的符号L、D、ρ、K、R0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一个半径为R的四分之三光滑圆管轨道,其上端点B在圆心O的正上方,另一个端点A与圆心O等高.一个小球(可视为质点)从A点正上方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由A点进入圆管轨道后从B点飞出,之后又恰好从A点进入圆管轨道,则小球开始下落时距A点的最小高度为(  )
A.RB.$\frac{R}{4}$C.$\frac{3R}{2}$D.$\frac{5R}{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但没有总结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
B.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现的楞次定律,是用来判断安培力方向的定律
C.牛顿运动定律至适用于宏观低速物体,动量守恒定律只能适用于微观高速物体的碰撞
D.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是相反对称的定则,运用方法一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1)实验中为了平衡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可将木板的左(填“左”或“右”)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填“自由下滑”或“匀速下滑”)即可;
(2)实验中能够实现橡皮筋对小车做功整数倍变化的是A
A.增加相同橡皮筋的条数,使小车每次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B.橡皮筋两端固定,使橡皮筋的长度依次加倍
C.橡皮筋的条数不变,释放小车的位置等间距的变化
(3)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某次所打的纸带如图乙所示,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橡皮筋做功后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FI(填“AF”或“FI”)段进行测量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2016年2月11日对科学界来说是个伟大的日子,科学家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传达携带着来自黑洞的直接信息.已知的黑洞中最大黑洞位于QJ1287类星体的中心位置,一个小的黑洞绕其旋转,若已知小黑洞的绕行周期为T,绕行半经为r,若地球绕太阳公转半经为r0,公转周期为T0,将小黑洞、地球绕行轨道等效为圆周轨道,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小黑洞轨道处的引力加速度大小为$\frac{4{π}^{2}{r}_{0}}{{T}^{2}}$
B.若黑洞间引力不断增强,则小黑洞的周期将大于T
C.若黑洞间引力不断增强,则小黑洞的向心加速度将变小
D.大黑洞质量为太阳质量的$\frac{{r}^{3}{T}_{0}^{2}}{{r}_{0}^{3}{T}^{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分子质量为m.若1摩尔该气体的体积为Vm,密度为ρ,则该气体单位体积分子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  )
A.$\frac{{N}_{A}}{{V}_{m}}$B.$\frac{M}{m{V}_{m}}$C.$\frac{ρ{N}_{A}}{M}$D.$\frac{ρ{N}_{A}}{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4.如图所示,A、B是放置在水平面上的两个形状相同的气缸,其长度为L,S是在B汽缸内可无摩擦滑动的活塞,它的厚度可忽略,A、B之间有一个体积不计的细管联通,K为阀门,A气缸和细管是导热材料制成的,B气缸是绝热材料制成的.开始时阀门关闭,活塞处于B气缸的左端,A、B气缸内分别密闭压强为2p0和p0的两种理想气体,气体温度和环境温度均为T0,打开阀门K后,活塞向右移动$\frac{L}{5}$的距离并达到平衡(此过程环境温度不变).求:
(1)A气缸内气体的压强;
(2)B气缸内气体的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