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如图所示,边长L=0.20m的正方形导线框ABCD由粗细均匀的同种材料制成,正方形导线框每边的电阻R0=1.0Ω,金属棒MN与正方形导线框的对角线长度恰好相等,金属棒MN的电阻r=0.20Ω.导线框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50T,方向垂直导线框所在平面向里.金属棒MN与导线框接触良好,且与导线框对角线BD垂直放置在导线框上,金属棒的中点始终在BD连线上.若金属棒以v=4.0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当金属棒运动至AC的位置时,求(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金属棒产生的电动势大小;
(2)金属棒MN上通过的电流大小和方向;
(3)导线框消耗的电功率.

分析 (1)当金属棒运动至AC位置时,有效切割长度等于正方形对角线的长度.由公式E=BLv求解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2)导线框左、右两侧电阻并联,求出并联电阻,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解金属棒MN上通过的电流大小,由右手定则判断电流的方向.
(3)根据功率求解导线框消耗的电功率、.

解答 解:(1)金属棒产生的电动势大小为:
E=B$\sqrt{2}$Lv=0.4$\sqrt{2}$V=0.56V;
(2)金属棒运动到AC位置时,导线框左、右两侧电阻并联,
其并联电阻大小为:R=1.0Ω,
电流:I=$\frac{E}{{{R_并}+r}}$=0.47A,
由右手定则可知,电流方向从N到M;
(3)导线框消耗的功率为:P=I2R=0.22W;
答:(1)金属棒产生的电动势大小为0.56V.
(2)金属棒MN上通过的电流大小是0.47A,方向从N到M.
(3)导线框消耗的电功率是0.22W.

点评 本题是电磁感应中电路问题,确定哪部分电路是电源,哪部分电路是外电路是基础,也可以作出等效电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通过实验描绘一个“2.5V  0.2W”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有:
A.量程0∽0.6A,电阻0.2Ω的电流表;
B.量程0∽100mA,电阻5Ω的电流表;
C.量程0∽3V,电阻10kΩ的电压表;
D.量程0∽15V,电阻50kΩ的电压表;
E.最大阻值为20Ω,额定电压流为0.1A的滑动变阻器;
F.最大阻值为1kΩ,额定电压流为0.1A的滑动变阻器;
G.蓄电池6V、导线、电键等;
要求实验中灯泡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增大.
(1)电压表选用C,电流表选用B,滑动变阻器选用E(填器材代号);
(2)若实验操作读数都正确,得到的图线如图,弯曲的原因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画出电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图甲为一理想变压器,ab为原线圈,ce为副线圈,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2,d为从副线圈的中点引出的一个接头,原线圈输入正弦式交变电压的u-t图象如图乙所示(  )
A.若把负载接在ce端,则流经负载的电流的频率为100 Hz
B.若把负载接在ce端,则负载两端的电压为800 V
C.若把负载接在de端,则流经负载的电流方向每秒改变200次
D.若把负载接在de端,则负载两端的电压为400QUOTE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平直公路上,以v0=12m/s的速度匀速前进的汽车,遇紧急情况刹车后,轮胎停止转动在地面上滑行,经过时间t=1.5s汽车停止,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刹车时汽车加速度a的大小;
(2)开始刹车后,汽车在1s内发生的位移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下列各图中,分别标出了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电流I的方向以及通电直导线所受安培力F的方向,其中正确表示这三个方向关系的图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对于电场强度公式E=$\frac{F}{q}$,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E与F成正比,与q成反比
B.E由电场本身性质决定
C.电场中某点不放置电荷q,则该点的场强E为零
D.场强E的方向与检验电荷q受电场力F的方向一定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反向电流相互排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平抛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量是(  )
A.速度的大小B.速度的方向C.加速度D.位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情况中,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的是(  )
A.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B.跳伞运动员从高空跳下打开降落伞后
C.作平抛运动的物体
D.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不受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