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钩码M 悬挂在拉力传感器N 的下方保持静止,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 受地球的吸引力与N 拉M 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M 受地球的吸引力与N 拉M 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C.M 拉N 与N 拉M 的力同时产生,但性质不同
D.M 拉N 与N 拉M 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分析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发生在相互左右的物体上的,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是同种性质的力.

解答 解:AB、M 受地球的吸引力与N 拉M 的力是一对平衡力,而M受地球的引力和M对地球的引力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A错误,B正确.
CD、M拉N与N拉M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是同种性质的力.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大小相等,反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是同种性质的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带电后,静电计的指针偏转一定角度.在保持A、B两板所带的电量不变的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增大两极板间的距离,则静电计的张角变大
B.若将A板稍微上移,则静电计的张角变大
C.若将玻璃板插入两板之间,则静电计的张角变大
D.若将A板拿走,静电计的张角变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用频闪照相方法研究物块的运动,装置如图甲.在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周期为T=0.05s的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在固定于斜面刻度尺上的位置A、B、C、D如图乙所示.已知斜面的倾角为30°,重力加速度g 取 9.80m/s2

(1)物块从A运动到C的时间是0.1s,B、C间的距离是2.00cm;
(2)物块在C位置的速度大小为0.50m/s,物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4.0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某人造地球卫星在大气 层外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关于此卫星的发射,在轨运行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地球上发射此卫星时,其发射速度应大于11.2km/s才能发射成功
B.在地球上发射此卫星时,其发射速度若小于7.9km/s也能发射成功
C.此卫星在轨运行速度可能大于7.9km/s
D.此卫星在轨运行速度一定小于7.9k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如图所示为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圆环,可在水平放置的足够长的粗糙细杆上滑动,细杆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现给圆环向右初速度v0,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圆环运动的v-t图象可能是下图中的(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的组构成木板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木板受到方向水平大小可变的拉力F作用时,其加速度a与水平拉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则(  )
A.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0.1
B.木板质量M=4kg,滑块质量m=2kg
C.当F=9N时,滑块加速度为3m/s2
D.当F=3N时,滑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2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若某一物体受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则该物体可能是(  )
A.静止的B.做匀速直线运动
C.各共点力的合力不为零D.各共点力的合力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一直角三角块按如图所示放置,质量均为m的A、B两物体用轻质弹簧相连放在倾角为30°的直角边上,物体C放在倾角为60°的直角边上,B与C之间用轻质细线连接,C的质量为2m,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已知物体A、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μ<1)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弹簧弹力大小为mg,C与斜面间无摩擦,则(  )
A.物体B受到5个力作用
B.物体A所受摩擦力大小为$\frac{1}{2}$mg,物体B不受摩擦力作用
C.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三角块和地面之间不产生摩擦力
D.剪断细线瞬间B受摩擦力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汽车电动机启动时车灯会瞬时变暗.如图所示,在打开车灯的情况下,电动机未启动时电流表读数为10A,电动机启动时电流表读数为56A,若电源电动势为12.5V,电源内阻为0.05Ω,电流表内阻不计.则因电动机启动,车灯的电功率降低了(  )
A.41.6WB.43.2WC.48.2WD.76.8W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