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假设摩托艇受到的阻力的大小与它的速率平方成正比,如果摩托艇的最大速率变为原来的2倍,则摩托艇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变为原来的(  )
A.4倍B.6倍C.8倍D.9倍

分析 由题意可知:摩托艇的阻力大小与速率平方成正比,即:f=kv2;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速度最大,此时牵引力F与阻力f相等:即F=f=kv2,而发动机的输出功率P=Fv,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设阻力为f,由题知:f=kv2
速度最大时,牵引力等于阻力,则有 P=Fv=fv=kv3
所以摩托艇的最大速率变为原来的2倍,摩托艇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变为原来的8倍,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一是能够正确的写出阻力与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二是利用功率的计算方法P=Fv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frac{S}{t}$可知(  )
A.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与速度和位移无关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一定越大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决定于运动的位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两颗地球工作卫星均绕地心 O 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 r,某时刻两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轨 道上的 A、B 两位置(如图所示).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g,地球半径 为 R,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这 2 颗卫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frac{{R}^{2}g}{2}$
B.卫星 1 由位置 A 第一次运动到位置 B 所需的时间为$\frac{πr}{3R}\sqrt{\frac{r}{g}}$
C.卫星 1 向后喷气,瞬间加速后,就能追上卫星
D.卫星 1 向后喷气,瞬间加速后,绕地运行周期变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如图所示小球沿水平面通过O点进入半径为R的半圆弧轨道后恰能通过最高点P,然后落回水平面.不计一切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落地点离O点的水平距离为2R
B.小球落地点时的动能为$\frac{5mgR}{2}$
C.小球运动到半圆弧最高点P时向心力恰好为零
D.若将半圆弧轨道上部的$\frac{1}{4}$圆弧截去,其他条件不变,则小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比P点高0.5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下列叙述中表示时刻的是(  )
A.第5 s初B.第5 s内C.第5 s末D.5 s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如图甲所示,矩形金属线框绕与磁感线垂直的转轴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交变电动势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线圈内阻为1.0Ω,外接灯泡的电阻恒为9.0Ω,则(  )
A.交流电压表V的示数为20 V
B.电路中的电流方向每秒钟改变10次
C.灯泡消耗的电功率为36 W
D.电动势e的瞬时值表达式为e=20 cos(10 πt)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平抛运动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在斜槽轨道的末端安装一个光电门B,调节激光束与球心等高,斜槽末端水平.地面上依次铺有白纸、复写纸,让小球从斜槽上固定位置A点无初速释放,通过光电门后落在地面的复写纸上,在白纸上留下打击印.重复实验多次,测得小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时间为2.50ms.(当地重力加速度g=9.8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①用游标卡尺测得小球直径如图2所示,则小球直径为d=0.50cm,由此可知小球通过光电门的速度vB=2.00m/s;
②实验测得轨道离地面的高度h=0.441m,小球的平均落点P到轨道末端正下方O点的距离x=0.591m,则由平抛运动规律解得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0=1.97m/s;
③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实验结果满足小球通过光电门的速度vB与由平抛运动规律求解的平抛初速度v0满足v0=vB关系,就可以认为平抛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在真空中某区域有一电场,电场中有一点O,经过O点的一条直线上有P、M、N三点,到O点距离分别为r0、r1、r2,直线上各点的电势φ分布如图所示,r表示该直线上某点到O点的距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O、P两点间各点电势相同,沿OP方向场强一定为零
B.M点的电势低于N点的电势
C.M点的电场强度小于N点的电场强度
D.正电荷沿直线从M点移动N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图甲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AB是半径足够大的四分之一固定圆弧轨道,与水平面相切于B点,并在B点固定一光电门,C点在水平桌面的最右端,在地面上的竖直投影为C′.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为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为d;
②用刻度尺测量出水平桌面上B、C两点间距离为l;C、C?的竖直高度为h;
③将带有遮光片的物块从最高点A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在物块落地处标记其落点为D;
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
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刻度尺测量圆心到C′的距离为s;算出遮光片经过B点光电门所用时间的平均值为△t;
⑥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回答下列问题:
(1)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d时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0.950cm;
(2)物块到达B点时的动能EkB可用m、d、△t表示为EkB=$\frac{1}{2}m(\frac{d}{△t})^{2}$;
(3)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1}{2gl}(\frac{d}{△t})^{2}-\frac{{s}^{2}}{4hl}$;(用已知量或实验测量量的字母表示)
(4)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通过多次实验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