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两小球位移之比为1:3 | B. | 两小球初速度之比为v1:v2=1:3 | ||
C. | 两小球相遇时速度大小之比为1:$\sqrt{3}$ | D. | 两小球的速度增加量之比为1:$\sqrt{3}$ |
分析 根据几何关系求出两球的水平位移之比,抓住下降的高度相同,则运动的时间相同,求出初速度之比.根据几何关系得出两球的位移之比.根据运动的时间求出速度的变化量之比.
解答 解:A、根据几何关系知,左边小球的水平位移${x}_{A}=R-\frac{1}{2}R=\frac{1}{2}R$,右边小球的水平位移${x}_{B}=R+\frac{1}{2}R=\frac{3}{2}R$,竖直位移均为y=$Rsin60°=\frac{\sqrt{3}}{2}R$,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小球的位移之比不等于1:3,故A错误.
B、由于两个小球的水平位移之比为1:3,竖直位移相同,则平抛运动的时间相等,可知两小球的初速度之比为1:3,故B正确.
C、小球平抛运动的时间$t=\sqrt{\frac{2y}{g}}=\sqrt{\frac{\sqrt{3}R}{g}}$,则左边小球的初速度${v}_{A}=\frac{\frac{1}{2}R}{t}$,右边小球的初速度${v}_{B}=\frac{\frac{3R}{2}}{t}$,到达P点的竖直分速度${v}_{y}=\sqrt{\sqrt{3}gR}$,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左边小球到达P点的速度${v}_{A}′=\sqrt{{{v}_{A}}^{2}+{{v}_{y}}^{2}}$=$\sqrt{\frac{13\sqrt{3}gR}{12}}$,右边小球到达P点的速度${v}_{B}′=\sqrt{{{v}_{B}}^{2}+{{v}_{y}}^{2}}$=$\sqrt{\frac{7\sqrt{3}gR}{4}}$,可知相遇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不等于1:$\sqrt{3}$,故C错误.
D、由于平抛运动的时间相等,加速度相同,则两球速度变化量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m(L+d)}{d}$ | B. | $\frac{m(L-d)}{d}$ | C. | $\frac{mL}{d}$ | D. | $\frac{m(L+d)}{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针对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 | |
B. | 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 |
C. | 当某种色光照射金属表面时,能产生光电效应,则入射光的频率越高,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 |
D. | 现已建成的核电站的能量均来自于轻核聚变 | |
E. | 由玻尔的原子模型可以推知,氢原子处于激发态,量子数越大,核外电子动能越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受管道的作用力越来越大 | |
B. | 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管道的作用力不变 | |
C. | 小球到达下端管口时重力的功率为mg$\sqrt{2gh}$ | |
D. | 小球到达下端的时间为$\sqrt{\frac{{2{l^2}}}{g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先回到出发点 | |
B. | b先回到出发点 | |
C. | a、b的轨迹是一对内切圆,且b的半径大 | |
D. | a、b的轨迹是一对外切圆,且b的半径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贵州省遵义市高二文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原因是产生电荷
B.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产生电荷,感应起电原因是电荷的转移
C.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原因都是电荷的转移
D.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原因都是产生电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